认房不认贷的意思是什么?

导读: 认房不认贷是指在购房时只看购房者名下是否有房,不考虑历史贷款记录。购房者可按首套房或二套房认定。银行认定为二套房有五种情况。了解认房不认贷规定有助于购房者做出合理决策。

什么是认房不认贷

认房不认贷是指在购房时只考虑购房者名下是否已有房产,而不考虑其历史贷款记录。
认房不认贷的意思是什么?

认房不认贷的情况

在认房不认贷情况下,购房者只需证明名下无房,即可按照首套房认定。如果购房者已经拥有一套房产,无论是否有贷款记录,贷款是否还清,再次购房都会被认定为二套房。

银行认定为二套房的情况

银行认定为二套房的情况共有五种:
1. 父母名下有住房且未还清的情况下,以未成年子女名义再购房。根据现行政策,未成年子女也被划为家庭成员范畴,因此以未成年子女的名义申请贷款购房会被执行二套房政策。
2. 首次购房使用商业贷款,再次购房使用公积金贷款。目前公积金贷款政策较为严格,只要借款人有过房贷记录,不论房贷是否结清,即便从未使用过公积金贷款,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也会被算作二套房。
3. 婚前一方曾贷款购房未还清,婚后以另一方名义申请贷款购房,但两人户口没有在一起。夫妻双方结婚后,虽然户口没有合并,但在民政局有结婚登记记录。银行在批贷时要求提供户口本和婚姻状况证明,结婚的夫妻无法提供单身证明,因此另一方再次购房时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
4. 婚后双方共同贷款购房且未还清,离异后一方再申请贷款购房。只要银行的征信系统中能够查到房贷记录,即便离异后房产判给一方,另一方再次贷款购房时会被认定为二套房。
5. 个人名下有两套房产,再次贷款购房。目前银行对二套房的认定是“认贷不认房”,即名下已有两套房产,但只要还清其中一套或全款付清其中一套,再申请贷款时也会被认定为二套房。

结束语

以上是关于认房不认贷的解释和相关情况。在购房过程中,了解这些规定可以帮助购房者更好地进行贷款计划和决策。银行对于首套房和二套房的认定有一定的政策规定,购房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