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的特点与苏式建筑的区别

导读: 徽派建筑以马头墙、三雕、牌坊和祠堂为特点,注重民居建设和细部装饰。苏式建筑以园林建筑为特点,注重平面布局和精致的细部雕刻。两者在建成环境、民居分布和建筑营造特点上存在差异。

徽派建筑的四大特点

马头墙

徽派建筑的马头墙是其最为重要和独特的特点之一。马头墙由青砖和小瓦构成,呈现出层层叠叠的形状,给人一种庄重而雄伟的感觉。马头墙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阻隔火源。在古代,木质结构的房子容易着火,一旦着火整个村落就会被毁灭。因此,马头墙也被称为“封火墙”,起到了保护房屋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徽派建筑的特点与苏式建筑的区别

三雕

三雕是徽派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法,包括木雕、石雕和砖雕。木雕主要通过对木质建材进行雕刻,如梁架、梁柱、斗拱、楼层栏板等。石雕多用于基座、柱础、花板以及狮子、龙、凤等雕刻。砖雕则使用水磨青砖进行雕刻,采用圆雕、透雕、浮雕和镂空雕等技法。这些雕刻手法使徽派建筑更加精美和富有装饰性。

牌坊和祠堂

牌坊是徽派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之一。牌坊通常由石制而成,仿木结构。它起到了门的作用,用于标志进入村落或庄园的地方。牌坊的设计精美,雕刻精细,展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祠堂是徽派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徽州古建三绝之一。祠堂起源于宗庙,是家族祭祖和开会的场所。徽派建筑中的祠堂体现了家族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和繁衍情况。祠堂分为宗祠和支祠两种,一般一个村落只有一座宗祠,特殊情况下可能有两座。

徽派建筑与苏式建筑的区别

建成环境的侧重点不同

徽派建筑的成就和特点主要体现在民居上,形成了以聚居群落为单位的建筑群,如西递古村、宏村等。而苏式建筑的成就和特点主要体现在园林建筑上,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徽派建筑更注重于民居的建设,而苏式建筑更注重园林的构建。

民居分布不同

徽州民居有较为明显的聚族而居倾向,一个村落的主要部分是民居、祠堂和牌坊。这些聚落呈点状分布,而且徽派建筑的马头墙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苏杭民居则没有明显的聚族而居倾向,民居容易连成一体,聚落呈片状分布。

建筑的营造特点不同

徽派建筑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马头墙,这也正是徽派建筑的符号。马头墙有防止火势蔓延到邻近建筑的功能。徽派建筑几乎每个房子都有马头墙,最简单的马头墙也有三段,复杂的马头墙则更多段且层叠错落,显得恢弘大气。苏杭建筑中,马头墙较少见,而且往往不是建筑的重点部分。

平面布局和细部装饰不同

徽派建筑更注重细部装饰,因为徽派建筑多民居少园林,平面布局上没有太多变化发展的余地,就多多地做装饰。苏杭园林建筑则更注重平面布局,细部装饰相对较少。但苏杭建筑的细部雕刻比起徽派建筑要精致细腻,而徽派建筑的细部雕刻相对来说更多,但更硬气、更粗糙。这些差异使得徽派建筑和苏式建筑各具特色,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多样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