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阴阳合同”(也有人将其称为“黑白合同“)是指在二手房买卖过程中,买卖双方就同一买卖标的订立两份价格悬殊的合同。一般把送至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专供登记或备案使用的低价合同叫“阳合同”,把双方私下留存并实际履行的高价合同叫“阴合同”。少缴税金,偷逃阴阳合同间高低价款之间的差额应交的税款是当事人订立阴阳合同的动机。产权登记变更 生效后,买房人拒付两合同间的价款差额,主张按阳合同约定的低价格履行是导致纠纷发生的原因。 一般来说,订立“阴阳合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偷逃税费。在二手房屋买卖关系中,尽管阳合同符合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但是,依照我国《合同法》第52 条第(二)款的规定,像这样以通过虚假降低合同标的,欺骗行政主管部门,从而达到少缴税费,损害国家利益,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的规避国家税收的价格条款应属无效合同条款,不具有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效力。相反,“阴合同”中真实的价格条款,才是确定双方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基础。不过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属于一般偷税行为,行政机关有权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如果偷税数额较大、次数较多,则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对“阴阳合同”价格不一而产生纠纷,一般按两种办法处理,一种是根据规定,合同需要备案的,以备案的合同为准,这是一般原则;但是如果备案的合同没有实际履行,而实际履行的合同中有违法利益,则价格以实际履行的合同为准,其余按照备案的合同约定,备案合同未约定的,而阴合同又有相关内容的按阴合同的约定执行。另一种是如果签订的两份合同,按照规定,既不需要批准,也无须备案,则以实际履行的合同为准。有的法院判例则以时间在后的合同价为准。除非有证据证明前一份合同价是为规避纳税及骗取贷款等原因而签订的虚假价格。但是要特别注意是,这个举证责任是由提出异议方来承担的,也就是说,谁认为前一份合同是虚假的,谁就应当承担这个举证责任。 从2010年9月起国家相关部门将对二手房买卖中的阴阳合同行为处以重罚。
二手房买卖中的质量纠纷应如何解决?
188****6648 | 2024-12-28 13:39:01-
180****3236 听说二手房质量问题,可以找卖家协商,或者找中介帮忙。如果他们不管,好像还可以找律师打官司。不过具体怎么操作,我也不太清楚,还是问问专业人士吧。 2024-12-29 10:17:09
-
151****3209 二手房买卖中的质量纠纷,应依据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规定解决。买方可要求卖方承担修复责任或赔偿损失。若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4-12-28 19:35:16
-
184****8648 遇到二手房质量问题,就像吃瓜吃到烂瓜一样,得找卖家理论,不行就找“瓜农”——中介,再不行就找“瓜警”——律师,别让烂瓜坏了心情。 2024-12-28 19:24:06
-
答
-
答
小产权房买卖纠纷,依法解决,避免私下交易。
全部3个回答 > -
答
二手房买卖常见纠纷类型: 一、房价上涨过快,卖家毁约引起的纠纷。二、买家贷款出现障碍引起的纠纷。三、交易税费计算出现误差而产生的纠纷。四、由于支付定金而引起的纠纷。五、中介费支付引起的纠纷。六、因户口问题引起的纠纷。
全部4个回答 > -
答
1、房屋买卖合同对定金性质约定不明确的,如何处理?买卖合同没有明确约定定金为解约定金的,就不能视为解约定金,任何一方不得以放弃或双倍返还定金为代价解除买卖合同。原则上定金与违约金是不能并用的,但解约定金可以和违约金同时并用。2、房屋买卖合同不成立、无效、被撤销后,如何处理?在买卖合同不成立、无效、被撤销的情形中,形成的是缔约过失责任,而非违约责任,此时,无过错一方所受的损失,主要是信赖利益的损失。信赖利益的损失包括所受损害和所失利益、缔约花费的成本等,违约方要赔偿守约方的损失,但缔约过失的损失赔偿数额以不超过履行利益为限。3、房屋买卖合同侵害第三方优先购买权的,如何处理?房屋的优先购买权,一般因房屋租赁合同,存在房屋共有人等情形而存在。如果承租人有购买房屋的真实意思,且具备合同履行能力的,法院可以支持其诉讼请求,并判决承租人在合理期限内依同等条件支付房屋价款。但是如果承租人只要求维护优先购买权,而不要求行使,经法院释明后仍坚持不变更的,对承租人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4、房屋买卖中,房产中介不履行居间义务,如何处理?房屋中介机构违反忠实居间义务,严重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要求委托人支付中介服务费用及从事居间活动的必要费用。如果委托人有损失的,房屋中介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5、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夫妻共有房产的,怎么处理?存在多个共有人或夫妻二人共有的房产,但房产登记在一人或夫妻中一方的名下,受让人在购买时,已尽到适当审查义务的,已核实房产证登记名称与出卖人名称相符,没能发现房屋存在共有事实的情形的,此时该房屋买卖将视为有效,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应保护受让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全部4个回答 > -
答
合同明确,协商优先,必要时求助法律手段。
全部6个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