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购房合同是买受人(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买卖商品房达成的协议,内容要合乎法律、合乎法规。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没有律师提供建议,不能真正认识购房合同的重要性,签订了有瑕疵的购房合同,留下隐患。今天本人就目前市场上存在几种购房合同进行法律分析,你一定要仔细阅读哦,不然可能以后就要吃亏了! 一、纸质合同 一种完全手工的合同,购房者在签订纸质合同前,要仔细研究各个条款,按标准合同文本格式要求开发商填写相关内容签订纸质合同,并约定“商品房预售的,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30天内,由出卖人向房产局申请登记备案。”这是制约开发商备案的重要条款,购房者一定要留意。 二、半网签合同 如果合同文本中没有“已备案”水印字样,合同编号为10位阿拉伯数字,没有英文字母,而且是手写,非机打。购房者为规避法律风险,可在签订合同后,要求开发商出示《合同备案登记表》,以证明将办理备案。 三、网签合同 网签合同文本中,带有“已备案”的水印字样,其**大的标志是合同首页有“合同编号”,以英文字母E开始,后排10位阿拉伯数字,并且是机打显示,这种合同签订后,开发商在网上输入合同内容即为备案。 四、签署购房合同注意事项 1、买受人(购房者)应当仔细阅读本合同内容,对合同条款及专业用词理解不一致的,可向当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咨询,如无异议视为双方同意内容。 2、在签订合同前,出卖人应当向买受人出示应当由出卖人提供的有关证书、证明文件。 3、合同条款应该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智慧锦囊: 网签合同指由于无法面对面或者为了更加方便而在网络上直接鉴定合同的行为。 购房者应审查房地产公司的资格,及时咨询双方意思理解不一致的事宜,约定争议解决途径。 遵循法律,确定解释权的归属。
买新房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避免被忽悠?
130****9573 | 2024-09-13 22:01:26-
134****1342 听说要查开发商信誉,看合同细则,不懂就问,别急着签字。 2024-09-20 20:34:09
-
150****1853 检查五证,实地考察,比较价格,了解政策。 2024-09-18 18:32:53
-
134****4480 审查合同条款,确保权益不受侵害;注意开发商资质,避免法律风险;必要时可请律师陪同签约。 2024-09-14 07:17:23
-
133****5806 了解贷款政策,比较利率,选择适合的还款方式,确保贷款额度和期限符合个人财务状况。 2024-09-13 23:17:30
-
134****4806 别被花言巧语迷了眼,实地考察是关键。 2024-09-13 22:58:15
-
答
-
答
消费者在买房时,不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在交易过程中,经常会被售楼人员忽悠着签约掏钱。消费者该如何尽可能地规避购房陷阱?记者根据市场调查和消费者投诉情况,总结出如下售楼人员常用的八大售房忽悠术,提请您多留心。 招数一:收封房金逼订 有些售楼人员会先察言观色,判断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假如其购买意愿很强烈,售楼人员就会让消费者先交一点钱,这叫“小订”或“封房金”,钱数一般不多, 一两百元即可,**多1000元。交钱后,售楼人员便承诺不再把这套房子介绍给其他人,这让消费者对其有了归属感。其实,这是一种被行内称作“逼订”的销售 技巧。消费者交钱后,会在心理上对这个楼盘有了牵挂,往往**终会将其买下。 招数二:封杀第一需求 楼盘的销售现场通常会张贴出一张销售进度表,上面明确显示哪些户型已被售出、哪些户型已被预订。如果消费者完全相信这个进度表,可能就被忽悠了。 在售楼人员介绍楼盘情况时,消费者第一眼看中的往往是整个小区**好的房子,但这样的房子并不一定能买到手。当售楼人员用某些暗语询问销售控制台时,控制台的人员立即就心领神会,告知消费者这套房子已经售出。 一个项目刚开盘时的价格通常较低,此时,一些开发商就会以“小区里**优质的房子”作为诱饵,吸引消费者的关注。随后,开发商会为了把位置、户型不理想的 房子先卖出去而谎称好房子已经售完。随着销售量的增长,开发商会将较好的房子逐步放出,而销售后期的价格必然会上涨,于是好房子也能卖出个好价钱。 招数三:囤房加价 对于销售情况比较火爆的项目,消费者想买的房子往往已经售罄。其实,售楼人员自己手中有时会握有一些房源,当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强烈时,售楼员便声称正好 有人想加价转让,一些消费者为了买到满意的房子,往往会心甘情愿地加价购买。殊不知,这笔转让费其实已经装入了售楼人员的腰包。 招数四:苦肉计 一些售楼人员会时不时地用点苦肉计,如有意选择在下着倾盆大雨的天气拜访客户,让自己湿漉漉地把资料送到消费者手上;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里身穿裙子陪消费者看房,冻得嘴唇发紫……此时,消费者往往**容易动恻隐之心。 招数五:美化楼书 开发商常常利用光影、修图等手段美化楼书,一些较为冲动的消费者容易被此迷惑,进而买下房子。除此之外,对于楼盘沙盘所呈现出的效果消费者也不要完全相信。 招数六:借名贴金 许多楼盘常常在广告中声称,小区聘请了某知名外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事实上,一些开发商通常只付费购买了知名外资物业公司的名 称使用权,然后称其为物业顾问。通常情况下,知名的外资物业公司只会为每平方米价格在数万元以上的高端楼盘服务,而借用其名字的开发商通常自己组建队伍, 对小区进行物业管理。 招数七:偷换概念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开发商常在销售时偷换概念,用绿化覆盖率代替绿地率。 据记者了解,小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的概念并不一样。绿化覆盖率是指绿化垂直投影面积的总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如树的影子、铺在露天停车场中间可以种草 的方砖等,都可以算入绿化覆盖率中。而绿地率是指小区范围内各种绿地的总和与小区用地的比率,消费者千万别被开发商的文字游戏蒙蔽了。 招数八:样板间“偷龙转凤” 很多消费者都反映,开发商实际交的房与样板间不符,甚至有很大的落差。 很多样板间虽然面积不大,只有100平方米左右,但一进去立刻给人一种宽敞舒服的感觉,一点也不像100平方米的房子。原来,有些样板间会把墙打掉,然 后装上玻璃等相对透明的东西。这样一来,空间的延展性立刻增强了,消费者看着也舒服很多。可是,交房时那堵厚厚的墙并不会被换成玻璃的,由此便产生了视觉 落差。若消费者受样板间的迷惑,购买到了性价比其实并不高的房子,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
答
每到交房时仿佛就到了维权的季节,房间缩水、采光不佳、通风欠缺……可以说与当初参观的奢华温馨的样板间判若两房。多数“迷惑”人的样板间都是开发商临时搭建的房屋作为样板房,并不是真正的交房标准。那么,样板间到底有哪些猫腻? 猫腻一:空间大?那只是假象 王女士在开发区买的房子交房了,可拿房当天一家人心情却跌落谷底。原来,王女士买的是89平的两房,当时参观样板间的时候,客厅的空间大,而且把厨房跟客厅之间的墙打通,整个客厅用了大量的镜子和玻璃来装饰,给人的视觉感觉就非常大。而拿房当天才发现,所谓的两厅非常拥挤。 小编建议:如果没有实体房可以看,只能依靠样板间来判断的话,户型图才是**标准的参考,一般户型图中用实线和虚线来区别墙体与窗户, 实线代表墙体,虚线代表窗户。然而,实线的墙体中又有承重墙与非承重墙之分。 有的样板间将墙体打掉换成一面玻璃,这就大大增加了空间的宽阔度。 猫腻二:家具缩水?那是特别定制! 从样板间看来,有的卧室里放一张床,床头还能留下50cm的走道,但整个床的长度不足一米八,柜子的厚度也不足以挂衣服。其实,不是开发商在买家具时粗心选错了型号,是这些都是“私人订制”的迷你版,很多购房者到收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买的家具放进去显得特别局促,甚至小卧室恰好能容纳一张床等等。 小编建议:不管是参观样板间还是实体房,购房者不妨随身带一把尺,这样就可以准确判断放上家具后的空间大小啦。 猫腻三:永不关灯 一个置业顾问曾经爆料过样板间“永不关灯”的秘密。一方面,美轮美奂的水晶灯、台灯营造出或富丽堂皇、或文艺小清新的感觉,让参观者产生强烈的视觉美感;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灯光下,自然光更容易被忽略。但我们必须了解,日常生活不能完全靠灯光来照明,采光才是重中之重。 小编建议:如果样板间是在实体楼栋中,可以要求置业顾问关灯参观,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房间的采光。 实体样板间更可靠 实体样板间显然比临时搭建的更可靠,因为它在空间上能做到绝对1:1。下面介绍两类实体样板间: 装修好的实体样板间。这类是建在小区内实际的楼栋中的样板间,购房者通过参观样板间,可以对小区的采光、户型大小、布局有一个只管的感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样板间可能会为了扩大空间敲掉部分非承重墙改变空间,但在自己装修的时候完全可以参照样板间的布局,所以总体来说无伤大雅。 清水样板间。所谓清水样板房,就是指墙体简单处理后,通过墙体喷绘来指示功能区的样板间。这类样板间其实和毛坯无异,但不同的是这类房子的分工区域比较明显,可以给购房者装修、买房提供更直观的参考。
-
答
年轻人攒**不容易,中年人换房也不容易。现在开发商为了卖房使出浑身解数,买房者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套牢。 购房者常见的陷阱有哪些呢?我们在买房时又该怎么避开这些陷阱呢? **常见陷阱之一:天花乱坠的广告传单 广告传单是楼盘宣传的前沿阵地,不少购房者都是被楼盘广告吸引去的售楼处,楼盘广告单页标明了项目的位置、特色、价格等卖点。 我们要说的是,广告通常有很多夸大成分,不能作为买房的主要参考。想弄清楚广告中国的卖点是否真实,需细细核实,十分看重的楼盘卖点,一定要写入合同。开发商不同意写入合同的卖点可能只是个噱头而已,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常见陷阱之二:内部认购 内部认购和公开认购有很大区别,内部认购是开发商在没有取得预售证等有关证件钱,小范围开展的一种内部销售方式,通常都会允诺一定幅度的优惠,这个幅度是相对于开盘价而言的。这种内部认购**大的风险来自于开发商项目的不确定性,比如这个项目能否正常开盘销售,如果开发商无法按期取得销售资格,或者资金出现问题,购房者损失就大了。 **常见陷阱之三:低** 低**是近来热门的营销方式,政府都在降**,开发商为什么不能“降**”?现在银行认可的****低是两成,月供压力已然不低。不过在开发商那里,能够拿到一成甚至“零**”。这种零**是需要购房者目前由开发商垫资,然后保证在未来几年内还清**的。在**和月供的双重压力之下,你敢买房么? **常见陷阱之四:期房不是当初的期房了 期房**大的风险就是前后出入。期房是中国的特色。为的就是让房地产行业快速运转起来。但期房的风险也非常大,开发商尚自改户型设计,面积缩水等问题。 买房就图个安居之所,如果遇到以上四种陷阱,请慎之又慎。
-
答
安居才能乐业,对于中国人来讲,买房是头等大事,即使你有钱任性,仍需谨慎而行,虽然买房过程心累身累,但还是不能大意,该注意的事项还是要注意。如果你在找房过程中努力保持冷静,尽力避免犯错,那么找到满意房子所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但是这很值得,因为你的未来将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不过长久以来,中国人买房有着很多古怪的逻辑,这些逻辑乍听之下很有道理,仔细推敲之后,却很难站住脚,用这样的所谓“购房常识”去买房,只会给购房者带来更多的烦恼和负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中国人买房**常见的十三个误区,准备买房的人千万要擦亮你们的双眼。 误区一:越便宜越好 只图价格便宜,是很难买到好东西的,虽然谁都知道便宜无好货,却总希望自己是那个捡缺的人。贵一定有贵的价值。而房地产市场永远是:便宜的会越来越便宜,贵的永远更贵。很多购房者认为,当下房价过高,所以在选择房产时,一般会在同等区域、同等地段选择价位便宜的楼盘。而这也往往造成后期出现的证件不齐全、施工质量、园区规划不合理等问题,给购房者带来居住上的一些麻烦。所以在选择房产时,还需注重品质与责任。开发商的品牌差异与物业管理水平,对房屋后期的**空间影响非常大。一个优秀的品牌开发商所精心打造的楼盘,比周边普通楼盘的价格往往要贵得多。但由于房屋品质与物管水平不是一个标准,而且品牌楼盘的进驻势必会引入一些大型的商业配套做助推。因此,购房时要尽量选择重责任、信誉好、物管水平较高的开发商。 误区二:租房不如买房 一般来说,因为购房者经济实力不同,所以在选择居住方面,有的会选择买房,有的选择租房。而很多购房者认为,既然每月要花1000多元甚至更多资金租房,莫不如东拼西凑贷款买房,如此一来即便每月要交付月供,**后剩下的也是自己的房子。但殊不知,大多经济实力不够充沛的购房者在申请按揭时预算不充分,借遍了亲戚朋友的钱勉强交了**,每个月的还贷压力沉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不如先租房住几年,把手里的几十万**款拿去做一些投资,赚回来的钱一定会比你支付的租金多。 误区三:买涨不买跌 在房地产市场上,永远没有顶和底,也没有哪个人会知道未来是涨是跌,房价波动是常态。涨就是跌的开始,而跌就是涨的先兆。当身边的人都在买房的时候,一定不要盲目,因为很多时候凑热闹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在房价下跌别人恐慌的时候,也一定不要仓促卖房,或许下一个房价上涨周期很快就回到来。近几年,随着政府的调控,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房价暴涨暴跌的情况出现几率极低,购房者更多的是应该从自身需要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房子。 误区四:攒够钱才买 这是一个绝对的理念错误。其实正因为没钱才更要买房,攒钱是中国老百姓的优良传统,但是没钱不等于你不可以买房,否则等你攒到足够的钱时你又追不到房价的高度了。很多人每日精打细算,要攒到足够的钱才买房,有的甚至说付了全款心里就踏实了。其实,购房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窍门的,**越低越好,月供越长越好。普通老百姓能够“套”到国家贷款的唯一机会就是房贷了,第一次购房利息又是如此优惠,傻子才不用。总之,尽量用**少的钱去买房。即使你手头有足够的现金。 误区五:“专家”的话一定是对的 现在所谓的专家学者满天飞,各个领域的专家都在“研究”房地产。但每一个所谓的专家,其所有的言论背后一定有其根源。只要我们认真看一下这些专家所处的环境,就知道他在为谁说话。比如政府机构的专家学者,那些只是御用文人,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很多连自己买房的过程都没经历过,根本不知道第一线的真实现状,可能住的是国家分的或房地产商送的房子,他们哪知道普通老百姓的艰难! 其言论只能作为宏观参考指标之一。 误区六:买房要一步到位 有的购房者为了所谓的一次性到位花费了很大成本,到后来卖房时才发现自己是浪费的,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一步到位,充其量只是你能看到的未来5年、10年的一步到位。现代社会发展飞速,也许你今天的想法是这样,但过几年你个人的家庭、工作、职业、经济收入等等都会发生变化,到那时你的计划和想法又会不一样。一次到位只是你目前阶段“归宿式”的想法,发生变化的可能要比什么都没变的可能大得多。年轻人选择置业时,不宜好大喜贵,应抛弃置业必须一步到位的思想,根据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作出合理的决策。尤其是在选择按揭方式时,不宜过分要求年限短,或急着想尽快还清贷款,而过分压缩日常生活开支,降低原本应该保持的生活质量。比如单身时买房本可以考虑位置好的小户型,结果为了大面积买在了五环外;有人考虑买房孩子上学是否方便,其时他才刚刚结婚;有人左避高压线右逃化粪池,结果小区边被市政规划出个垃圾焚烧场……。买房一步到位的错误观念害人不浅。 误区七:70年产权从我买到房子开始算 中国目前的《物权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年限是70年,很多购房者以为这70年就是从自己签合同的那一天开始算,甚至很多人以为这70年是从自己拿到房产证那天开始计算,其实这个70年是从开发商从政府手中签下土地使用合同的时候开始算起。因此,乐观的设想,开发商一拿到土地后没有任何空置,立即盘到资金开工建设,估计待得盖成高楼卖到你手里也有两三年时间,所以,房屋使用年限在 65年至68年居多。特别要留意的是,你看中的房屋是盖在哪块土地上,请记得:工业用地一般是20年,商业用地是40年,综合用地(商业、住宅、办公)是50年,住宅用地是70年。 误区八:南北朝向户型**好 一般来讲,朝向的户型价格也相对较高,往往每平米比朝向稍差的户型要高出几百甚至是几千元,总价要贵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因此,业内人士提醒购房者,对于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生活的上班族来说,在家享受日照的时间有限,莫不如就选购一套东朝向的住房,价格相对便宜,每日被阳光唤醒也是不错的。 误区九:房子好就行,不一定要大开发商 很多人买什么东西都看牌子,惟独买楼时就忘了挑牌子。其实买楼也是买商品,名牌商品的确更有保障。户型好、价格低并不能说明一定就是好房子,房子的优劣是由很多因素组成的:地段、规划、质量、环境、开发商资质等,因为一个好的开发商必然有好的理念和好的团队、好的物管服务,它已经开发和服务的小区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会有业主的口碑传颂。一般来说,大型开发商开发的楼盘质素都还不错。 误区十:一定要买热销楼盘 大家也许都有这样一个观点,认为热销楼盘将来必定会**。但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热销房”很可能只是“羊群效应”,虽然短期内房价会被抬高,但并不代表长期**趋势。买房时一定要多走多看,仔细查看楼盘所在区域和周边配套,比如有没有在建地铁、大型超市、写字楼、大型楼盘等。这些才是房子未来**的主要因素。 误区十一:开发商赠送的附加值很重要 为了消除消费者对公摊过大的顾虑,开发商可能免公摊销售,为了消除人们对电梯维护费的顾虑,开发商可能为了促销免除几年的电梯维护费用,为了消除人们对物业过高收费的顾虑,也可能赠送几年的物业管理费,这些都是短期行为的刺激销售政策,没有什么重大意义。再比如买屋送修,买房送家具,送电器等,事实上销售前计价稍微提升一点,就足以将这些支出打进房价,因此买房不要追求面子工程,即追求额外优惠,或者将这些赠送附加部分进行剥离,单纯就房价与相关房型进行性价比的对比,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 误区十二:下手慢了就没货 很多楼盘的销售手段都是先把难卖出去的房子卖掉。一张伪造的售楼表足可以让购房者相信很多好房间已经卖掉了,这时候再以小小的让利等手段,便不难把差的房间推销出去。因此先推出的房间,很可能不是**好的。解决方法是如果自己看中的那套房在售楼表上已经表明“已售”,那你**好下个月再来看,也许那时候就是“待售”了。 误区十三:房价涨跌没人说了算 经历过2007年房市疯狂大起大落的人应该不会忘记,如果政府不出手,当时的房价会疯狂到什么程度。2009年,当国家的鼓励政策一出台,就应该意识到房价要开始涨是必然的。这说明房价完全是在政府的掌控之中。政策鼓励而且政策很松的时候买,政策控制开始收严的时候密切观望。因为这些国家政策是**直接的涉及到市场反应中的。很多购房者因不知道政府规划方向,盲目选择区域进行购房。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自己安家置业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购置房产时,要切记紧跟城市发展的方向。买房选区位首先要看清政府的规划和城市发展趋势;其次要看居住小区的大环境和小环境是否舒适;再次要看该区位交通是否便利,比如生活条件是否完善。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尽可能选择政府已重点规划的具有发展前景的居住区,尽可能买到地铁沿线且性价比较高的优质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