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子买了户口迁不进去光买学区内的房子根本没用,重要的是你拿到了学位,这点在二手房买卖中尤为重要,因为必须原户主把户口迁出,新户主把户口转入,孩子才能拿到学位,很多人买二手房时在合同中没有约定好户口迁出时间,导致孩子要入学了,原房主的户口还未迁出。2、“一期”学区,“二期”非学区买新房时要注意,开发商说的学区房要确认好是哪一期,很可能一期是学区房,二期或者三期就不在学区内了,具体的还要看教育局的规划。3、不要着急买期房学区是会变的,每年教育部门对学区都会有一个调整,很可能今年在学区内,过两年就变了,所以建议不要买期房,因为周期太长不可控,建议买现房,同时,提前去教育局确认清楚是不是在规划的学区内。4、距离近不一定是学区学区是教育局划分的地段内住户,不是距离近就是学区房,不要轻信地产商打出的广告,建议自己去核查清楚。
全部3个回答 >投资学区房的原因是什么,存在哪些潜在风险?
132****1806 | 2024-08-20 11:23:09-
151****5320 听说学区房好,但具体风险不太清楚,需要多了解。 2024-08-25 12:14:13
-
180****5357 学区房保值增值,但要关注学区政策,避免盲目跟风。 2024-08-21 17:37:09
-
158****0511 学区房因教育资源稀缺而受追捧,但需警惕政策调整、学区划分变化及教育资源重新分配带来的风险。 2024-08-20 20:13:14
-
158****7510 学区房增值潜力大,需求稳定,但需注意政策变动和市场饱和。 2024-08-20 18:43:03
-
答
-
答
听说小产权房便宜但不能贷款,产权也有问题,不敢买。
全部6个回答 > -
答
听说安置房可能有产权问题,质量也不稳定,配套设施可能不全,我得再了解一下。
全部3个回答 > -
答
购买学区房需要注意哪些事项?(1)确认所购房屋是否属于入读**的学区,有时候所购房屋虽然距离**仅一墙之隔,但不一定是“学区房”。不能轻信卖方或者中介关于“学区房”的口头承诺,也不能仅凭距离远近就判断其是否属于“学区房”,**好实地考察一番,亲自咨询一下将要入读的****靠谱。(2)了解所购买的“学区房”落户时间是否符合入读**的要求。家长们有必要在购房之前到将要入读的**详细询问落户的年限、入学的年限、同一套房的名额标准等问题,确定自己的购房条件和**入学要求相吻合,此外还要咨询**有没有充足的名额可以让孩子入学等,确保买的安心、住的放心。(3)一定要对所购房屋的户口迁入迁出问题高度重视。“学区房”不同于一般的房屋,如果孩子户口无法迁入,那么孩子的名校梦,只能去梦中实现了。(4)将卖方对“学区房”的承诺写进合同里去,并约定好违约责任。(口说无凭,写进合同里也算有个保障)(5)**后,房屋主要还是用来居住的,所购房屋的质量、周边环境、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同样重要,切勿一味追求“学区房”而因小失大。学区房交易选择拍卖平台也是不错的,速拍就是其中之一
全部3个回答 > -
答
学区房这一概念,早在多年前就存在。所谓学区房,就是办学质量高的重点、名牌**对口入学区域内的房产。由于户籍在这一区域内的孩子可以就近免试进入好的**,因此成为一些家庭置换或者新购买住房的首选。为了满足这些家庭这种“教育购房”的需要,一些地方的房屋中介公司,还专门编写当地的重点**地图与学区房购买手册。 在商言商,房地产商、房屋中介公司大打“学区牌”,推高学区房价,而有众多家庭依旧购房,可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近年来,舆论一直呼吁家庭理性对待孩子的择校,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综合分析自己的工作因素和孩子的求学因素,再决定是否购买学区房,不要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就花大笔资金购买学区房,甚至宁愿住得差一些、自己上班远一些。但很显然,一心想为孩子找一个更好的**的家庭,很难听进这种意见。 家长的这种选择,其实可以理解。一方面,购学区房可以给孩子更好的成才环境,这是所有父母都期望的,有人甚至将这种行为,与“孟母三迁”相提并论。另一方面,购买学区房也不失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家长们看来,只要重点**、名牌**不搬走、继续存在,就近入学的政策不调整,那么,学区房的**空间将十分巨大,当孩子**毕业之后,完全可以把**多倍的房子再卖出去。也就是说,买学区房,成了教育和房产双投资。 有位家长孩子刚两岁,他就已经在四处看房,打探各区的**入学政策,准备挑选一处学区房。他给我说的理由,就是上述投资理念。 受如此理念影响,学区房热潮实难消退。而所谓双投资理念,实际上成为更多老百姓的双重负担:购房负担——正好在学区内工作的人,完全有可能因房价过高而只能异地购房,甚至买不起房;教育负担——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只能任自己的孩子处于不公平的教育环境,而勉强加入购买学区房队伍的家庭则可能背上沉重的经济压力。 在奥数网小编看来,要让家长理性,热潮消退,减轻更多家庭的双重负担,关键还在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之所以存在学区房的概念,主要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中**办学质量存在严重差异,政府出台的严禁择校、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政策,在中**办学质量存在巨大差异的现实面前失效,各种择校行为屡禁不止——有权的家庭可通过权力走通择校之路,有经济实力的家庭举家搬迁到学区之内更是合情合理合法之举。政府总不至于出台禁令,不准家庭在城市内迁移,规定迁移之后户籍满若干年才可在当地入学吧? 其实,2006年新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已将推进教育公平作为重点,明确规定了政府所应承担的均衡义务教育发展的责任。学区房的存在以及学区房热潮,恰恰表明政府未能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 学区房热销,不是个别地方政府不愿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方面原因。果真如此的话,只要政府增大教育投入、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就能逐步推进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格局,将在各种利益因素左右下,遥遥无期。
全部3个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