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是购房必经程序,确保权益,避免风险。
全部5个回答 >购买新房为何需要公证?公证房屋需要哪些手续?
155****4873 | 2024-10-28 13:18:09-
130****1343 听说公证能避免纠纷,具体要什么手续不太清楚。 2024-11-06 08:13:35
-
181****7406 公证保障交易合法性,需房产证、身份证、合同。 2024-11-05 16:00:08
-
155****2585 公证保障交易双方权益,防止法律风险。需房产证、身份证、买卖合同等,确保手续齐全。 2024-11-01 16:22:14
-
180****8959 公证是贷款前提,确保交易真实性。需提供房产证、身份证、买卖合同等。 2024-10-29 12:37:20
-
133****5743 公证,买房的“安全锁”。 2024-10-28 21:53:09
-
151****0552 公证确保交易合法性,避免纠纷。需房产证、身份证、买卖合同等。 2024-10-28 17:34:32
-
答
-
答
房产公证的类型:一、房产继承公证,也就是继承权公证。二、遗嘱公证。三、赠与房产公证。四、有关房产所有权转移的涉外和港澳台的法律事务,必须办理公证证明。
全部4个回答 > -
答
需要委托人的身份证,户口本,进行购房资格审查时,可能需进行购房资格审查,此时需提交婚姻状况证明的,如果是单身,本人不能到民政局办理,那么就需要他人代为办理,需提交公证书。签订购房合同时,买房都需签订合同的,如果没有经过授权,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此时只有提供了公证书,才是合法有效的。除此之外,如果有贷款,也是需要详细列在公证书中的;而后期交房,办证也无法回来的话,则公证书更是必须的,所以公证书的内容要很齐全,也要多准备几份。
全部3个回答 > -
答
银行贷款买房条件:1、有合法的居留身份;申请政策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应有当地常住房口;2、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3、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4、有贷款行认可的资产进行抵押或质押,或(和)有符合规定条件的保证人为其担保。5、有购买住房的合同或协议;6、提出借款申请时,在建设银行有不低于购买住房所需资金30%的存款,申请政策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应按规定在建设银行交存住房公积金;7、贷款行规定的其他条件。二、银行贷款买房需要什么材料1、贷款申请表;2、认购协议书或买卖合同;3、身份证明;身份证明是指,外籍人士的护照、台湾人士的通行证和户籍本、港澳的身份证、回乡证、工作证。婚姻证明指购房人及配偶的所在国注册证明,4、收入证明(包括税单、银行存款记录及雇主确认书)。三、银行贷款买房流程是怎样的第一步:买卖双方准备齐全资料见律师。第二步:评估公司评估房屋,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第三步:银行审阅评估报告,行长签字批贷。第四步:放贷注:各银行要求买卖双方需提供的资料有所不同,且流程细节上也有差异,请参照每月的〈贷款手册四、贷款买房要注意的6大问题1、贷款前不要动用公积金。如果借款人在贷款前提取公积金储蓄余额用于支付房款,那么您公积金账户上公积金余额为零,这样您的公积金贷款额度也为零,这就意味着您申请不到公积金贷款。2、在借款一年内不要提前还款。按照公积金贷款的有关规定,部分提前还款应在还贷款一年后提出,并且您归还的金额应超过6个月的还款额。3、还贷有困难不要忘记寻找身边的银行。当您在借款期限偿还能力下降,还贷有困难时,不要自己硬撑。工行的客户可向工行提出延长借款期限的申请,经银行调查属实,且未有拖欠应还贷本金、利息,工行就会受理您的延长借款期限的申请。4、贷款后出租住房不要忘记告知义务。当您在贷款期间出租已经抵押的房屋,您必须将已抵押的事实书面告知承租人。5、贷款还清后不要忘记撤销抵押。当您还清了全部贷款本金和利息后,可持银行的贷款结清证明和抵押物的房地产其他项权利证明前住房产所在区、县的房地产交易中心撤销抵押。6、不要遗失借款合同和借据。申请贷款,银行与您签订的借款合同和借据都是重要的法律文件。由于贷款时间很长,作为借款人,应当妥善保管你的合同和借据。
全部4个回答 > -
答
是需要公证的,房屋赠与是指一方(赠与人)自愿把自己所有的房屋无偿赠与他人(受赠人),他人愿意接受的民事法律行为。房屋赠与的双方当事人应订立书面合同。 父亲赠与儿子房屋的手续办理如下: 1、赠与人与受赠人签订一份书面的赠与合同,并经过公证机关公证。 2、赠与人与受赠人持着经过公证的书面赠与合同、赠与人房产证和双方身份证直接到房地产所在地的房管局办理过户手续。 3、赠与涉及的税费主要有: (1)契税:评估额的1.5%; (2)交易费:6元/平米; (3)登记费:80元; (4)评估费:评估额的0.5%; (5)公证费:评估额的2%。 4、按照法律规定,以下情形的房屋产权无偿赠与,对当事双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1)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全部3个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