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人才安居等政策打造人才“宜聚”城市,优化创新创业环境。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跟着小编来看看你能不能享受到住房补贴。 一、人才安居方式 实物配置包括免租金租住、产权赠与、租住公租房和购买安居型商品房等形式;货币补贴包括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等形式。 二、申请条件 1、申请人已婚的,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申请租住公租房或者购房优惠政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应当作为共同申请人。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都符合租房补贴申请条件的,可以各自申请。 2、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应当在本市用人单位全职工作并通过用人单位提出安居申请。用人单位负责对申请人的资格和申请材料进行查验,并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3、申请人同时符合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和公租房申请条件的,不得同时享受。 4、申请人自愿承租或者购买低于其人才层级所对应的面积标准住房的,低于标准部分不予补偿;自愿承租高于其人才层级所对应的面积标准住房的,超出标准部分,按照同期同区域普通商品住房的市场租赁指导租金(以下简称市场指导租金)缴交租金。 5、人才安居政策与其他住房保障政策不得同时享受。 6、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不得申请租房补贴。 7、各类人才已享受广东省有关人才住房货币补贴的,在享受本市人才安居政策时应当扣除广东省人才住房货币补贴。 三、杰出人才安居 1、本人及共同申请人在本市未享受过购房优惠政策的杰出人才,可以通过用人单位向市住房保障部门申请免租金租住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 2、杰出人才租住免租金住房应当签订租赁合同,免租金期限累计不超过10年。免租金期限届满后可以续租3年,但应当按照公租房租金标准缴交租金。 3、承租人不得转租住房。租赁期间发生的物业管理、水电气等费用由承租人自行负担。承租人未按时缴交的,由用人单位先行垫付。 4、承租人离职的,原用人单位应当自离职之日起15日内书面通知市住房保障部门。承租人离职未退房的,自离职之日起至被本市新用人单位录用之日止,按照公租房租金标准缴交租金,1年后仍未被本市新用人单位录用的,按照市场指导租金缴交租金。 5、杰出人才签订免租金住房租赁合同后,在本市全职工作满10年,贡献突出并取得本市户籍的,可以通过其用人单位向市住房保障部门申请赠与所租住房。 四、领军人才安居 1、本人及共同申请人在本市未享受过购房优惠政策、未拥有商品住房、未领取过领军人才租房补贴的领军人才,可以申请租住免租金住房3年,其中地方级领军人才、后备级人才应当具有本市户籍。 领军人才免租金住房建筑面积标准为: (一)国家级领军人才不超过150平方米; (二)地方级领军人才不超过100平方米; (三)后备级人才不超过80平方米。 领军人才租房补贴标准为: (一)国家级领军人才4800元/月; (二)地方级领军人才3200元/月; (三)后备级人才2560元/月。。 4、本人及共同申请人在本市未享受过购房优惠政策、在本市拥有不超过一套商品住房的领军人才,可以向市住房保障部门申请购房补贴,其中地方级领军人才、后备级人才应当具有本市户籍。领军人才购房补贴由用人单位和政府按照1∶1的比例分担,政府根据用人单位实际补贴情况确定补贴金额,但政府补贴金额不超过以下标准: (一)国家级领军人才每年15万元,总额75万元; (二)地方级领军人才每年10万元,总额50万元; (三)后备级人才每年8万元,总额40万元。 五、新引进人才租房补贴 本办法所称新引进人才是指本市接收的应届毕业生、新调入的在职人才、新引进的归国留学人员。 1、新引进人才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办理接收、调入或者引进手续的人力资源部门申请发放租房补贴: (一)本科以上学历; (二)具有本市户籍; (三)本人在本市未享受过购房优惠政策、未正在租住公租房。 2、新调入的在职人才除符合前款规定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年龄条件:本科未满30周岁、硕士未满35周岁、博士未满40周岁。上述年龄条件以调入年度的1月1日为判断时点。新引进人才应当在引进审批文件签发之日起1年内提出租房补贴申请,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申请资格。 新引进人才的租房补贴标准为: (一)本科6000元/人; (二)硕士9000元/人; (三)博士12000元/人。 六、公租房配租(售) 1、公租房通过个人轮候、重点企事业单位定向配租(售)等方式面向人才出租。本市户籍人才可以按照深圳市公租房轮候的有关规定申请轮候。 六、申请材料 (一)人才认定证书; (二)劳动合同; (三)申请人及配偶身份证、户籍证明、结婚证(仅限已婚人员),非本市户籍人员需提供居住证,港澳台同胞以及外籍人士还需要提供护照或者其他合法身份证明; (四)申请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在本市未享受过购房优惠政策、未拥有商品住房和政策性住房的声明; (五)用人单位担保文件; (六)房地产证(权利人为申请人、共同申请人),用人单位已发放由其分担的年度购房补贴的凭证。
深圳市人才安居暂行办法?人才认定标准?
145****3258 | 2021-06-08 08:55:35-
148****7485 深圳市人才安居暂行办法的推行主要是为了全面负责杰出人才和领军人才的住房。人才安居采取实物配置和货币补贴两种方式实施,实物配置包括免租金租住、产权赠与、租住公租房和购买安居型商品房等形式;货币补贴包括购房补贴和租房补贴等形式。杰出人才,可以通过用人单位向市住房保障部门申请免租金租住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
2021-06-08 08:55:51 -
148****6436 深圳市人才安居暂行办法是从2015年开始正式实施的,主要是为了优化深圳地区的人口结构,同时也为了能够创造更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入驻。本人及共同申请人在本市未享受过购房优惠政策的杰出人才,可以通过用人单位向市住房保障部门申请免租金租住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包括有人才认定书,劳动合同,以及用人单位的担保文件。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应当在人才认定证书有效期内申请人才安居政策。
2021-06-08 08:55:47
-
答
-
答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暂行办法主要是为了解决职工的自有住房问题,是从2018年所颁发。深圳所有户籍和非户籍在职职工都将拥有自己的住房公积金专用账户,并从2018年12月20日开始缴存公积金。按照相关的规定单位为职工缴纳和职工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也不得高于月平均工资的20%,全市单位必须为在职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
全部2个回答 > -
答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暂行办法比方是:试点初期,应税住房的计税依据为应税住房的市场交易价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税人申报的应税住房交易价格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由税务机关核定其计税价格,房产税则按应税住房计税价格的70%计算缴纳。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可以按照住房消费情形和其他情形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每年度可以提取一定额度的住房公积金用于住房消费。
全部2个回答 > -
答
高层次人才安居政策:A类人才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原则上可在本市选择申购不低于200平方米共有产权房、免费租赁200平方米人才公寓、申领不少于300万元购房补贴中的一种安居方式;B、C类人才可分别申请150平方米、120平方米的共有产权房或人才公寓,也可申领每月7500元、6000元的租赁补贴;三是加大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支持力度。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的标准放宽到现有标准的2倍,购买自住住房的贷款额度最高可放宽到限额的4倍。高校毕业生安居政策:一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及40岁以下的本科学历人才凭毕业证书;技术、技能型人才凭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办理落户手续后,即可申请享受相应的住房政策。二是对于人才安居办法覆盖范围以外的高校毕业生,以个人名义申请租赁补贴由两年延长至三年,标准不变,博士每人每月1000元、硕士每人每月800元、学士和技师每人每月600元。符合条件的可申购共有产权房。三是在人才安居办法认定的企业中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申领每月600至1000元租赁补贴,期限5年。也可申请租赁30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
-
答
近年来,深圳市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人才安居等政策打造人才“宜聚”城市,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自2010年以来,全市人才安居政策共惠及人才约32.32万人。 市住建局房改处负责人介绍说,深圳市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相结合、实物配置与货币补贴相结合,重点解决深圳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他鼓励发展的产业,科技含量高、纳税额度大、对城市转型发展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的各类重点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以及文教科卫体等社会事业领域的人才安居问题。具体来说,深圳人才安居工程通过个人+单位双途径向人才及人才单位员工提供住房保障。 从人才途径来说,纳入人才安居的人才分为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新引进人才三类,主要通过“租、售、补”三种途径解决人才住房问题。 而单位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定向配租(售)。根据《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规定,深圳住建局每年向市级人才重点企事业单位定向配租公共租赁住房约5000套,2015年纳入市级人才重点企事业单位名录6431家。此外,还根据安居型商品房供应情况,不定期向市级人才重点企事业单位配售安居型商品房;各区住房保障部门也不定期向辖区重点企事业定向配租公租房。 二是发展产业配套住房。深圳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产业单位在自有产权的待建土地上按一定比例配套建设产业配套住房,加大政府集中建设产业配套住房的力度,产业单位可以将配套住房承租给在我市未拥有自有住房的员工。 据统计,2010年以来,深圳人才安居政策共惠及人才约32.32万人。其中,面向人才及企事业单位配租(配售)住房共54006套,惠及约16.2万人,共发放人才安居住房补贴15.11亿元,惠及人才约16.1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