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购房:1、90平米(含)以下:网签价× 1%2、90-140(含)平米:网签价×1.5%3、140平米以上或非普通住宅:网签价×3%二套购房:网签价×3% 房子契税的计算: 第一、建筑面积90平米以下,同区域首次购房,农村户口全免契税; 第二、建筑面积90-140平米之间,首次购房,不管城镇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则契税1.5%; 第三、建筑面积90平米以下,首次购房,城镇户口,契税1% 第四:以下条件契税均为3%。 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应缴税范围包括:土地使用权出售、赠与和交换,房屋买卖,房屋赠与,房屋交换等。
全部3个回答 >购房契税怎么算?咨询一下谁知道呢?
143****9286 | 2019-04-06 21:59:52-
153****6045 《广东省契税实施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三41令)第五条规定,契税税率为3%。也就是说广东省全省的契税是按3%缴纳的。
2010年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94号)规定,自2010年10月1日起,调整后的契税政策为:对个人购买住房对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唯一住房的,减半征收契税。对个人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减按1%税率征收契税。 2019-04-06 22:00:17 -
144****7744 契税是房屋买卖中国家规定必须交的税收,一般按合同中标明的房屋价款的1.5/100税率征税(房交会契税优惠除外),契税是国家收的。这没有什么疑问,无论是商品房还是存量房的买卖都要缴纳的。买新房子要缴纳的契税为购房总价的3-5%(不同的省市自治区税率不同),普通商品住宅减半,即1.5-2.5%。买二手房:非普通住宅契税要加倍。根据国家规定,房屋买卖要向国家缴纳契税,征收标准为:普通住宅1.5%,高档住宅3%全部由买方承担。 地方规定,住房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才能认定为普通住房。这3个条件是: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含)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含)平方米以下,实际成交价低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2倍以下(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标准,长春市规定:实际成交价不高于本地段土地住房交易价格的1倍)。 2019-04-06 22:00:07
-
134****790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契税税率为3—5%。各地契税的适用税率,由省级政府在3—5%规定的幅度内按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2019-04-06 22:00:02
![](https://mimages.jiwu.com/images/v7.0/jlq2.png)
-
答
-
答
购房契税,指房屋所有权发生变更时,就当事人所订契约按房价的一定比例向新业主(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次性税收。它是对房地产产权变动征收的一种专门税种。
全部3个回答 > -
答
1.契税:2002年7月1日以后,购买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按照总房价的1.5%交纳;购买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在交纳契税时,120平方米以上部分按照3%的比例交纳,120平方米以下部分仍按照1. 5%的比例交纳。 2.共用部位共用设施维修基金:按照总房价的2%交纳;等到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后,由业主委员会管理。 3.房屋产权登记费:按照每套房屋80元的价格交纳; 4.房屋所有权证:所有权证每件4元; 5.印花贴税:每件5元。
全部3个回答 > -
答
符合条件办理退契税的申请人,需要携带以下资料办理退税: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份2、缴纳契税的税票原件(两联)及复印件1份3、购房合同原件及复印件1份4、销售不动产发票或购房款收据原件及复印件1份5、退税申请人本人的银行卡复印件1份,并注明开户行网点名称及开户日期。6、因为上述第一种情况退税的,除上述要求外,还需携带房屋面积测绘图原件、复印件1份;7、因第二种情况退税的,还需携带买卖双方签订的退房协议、销售方出具的有关退房的情况说明、销售方出具的退还房款凭证,因无法贷款导致退房的还需银行出具无法贷款的情况说明。办理退税流程如下:1、纳税人持退税要件到地税局窗口申请退税2、窗口开具税收收入退还书并加盖退库印鉴3、到市地税局契税分局查询当时纳税的缴款书(该缴款书需要提交复印件给人民银行)4、到市地税局办公室加盖公章5、到退税所涉区级财政局国库科审批并加盖退库印鉴6、到市财政局国库科审批并加盖退库印鉴7、到人民银行国库科审批8、人民银行审批通过,通知地税局窗口,其后由地税局窗口专人电话通知退税申请人查询税款是否到账。
全部3个回答 > -
答
本地有房,异地再买房算二套房,二套房的认定是即认房又认贷的,而是是根据家庭名下实际拥有的成套住房来认定的。
全部4个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