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合适的得房率和公摊面积

导读: 得房率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得房率会牺牲公摊面积,降低居住舒适度。购房者应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得房率和公摊面积。本文介绍了如何计算得房率和公摊面积以及合理的得房率范围。

得房率并非越高越好

在购房时,得房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但是得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过高的得房率意味着公摊面积太小,公共区域拥挤不堪,住户出行不方便,居住舒适度也会相对降低。所以购房者在选择房屋时,应该注意辨别是以牺牲居住舒适度为代价换来的高得房率,还是在设计上有所突破。一般来说,高层的得房率在75%-80%之间比较合理,通常在80%左右的得房率性价比最高,公共区域既宽敞舒适,公摊面积也不会太多,价格也比较实惠。
如何选择合适的得房率和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的重要性

公摊面积包括楼梯、走廊、电梯、楼梯井等,如果公摊面积太小,会使公共区域拥挤不堪。如果购买的是塔楼,一梯十多户的公摊如果太小,势必会影响正常出入,居住舒适度将大大降低。因此,购房者在选择房屋时,一定要注意公摊面积的大小,不能只注重得房率的高低。一梯四户的房型比一梯两户的房型公摊面积小,得房率高,但住户出行肯定是一梯两户比较方便,居住舒适度也会相对提高。

如何计算得房率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销售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得公用建筑面积。一般来说,多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88%,高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72%。计算房屋面积时,计算的是建筑面积,所以得房率太低就不实惠,太高就不方便。因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积就越少,住户也会感到压抑。一般来说,得房率在70%左右比较合适,公共部分即宽敞气派,分摊的面积也不会太多,比较实惠。最后,购房者在购房时,不应盲目追求高得房率,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综合考虑公摊面积和得房率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