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新政策,2002年的调整不符合中央精神,但是也不可能再恢复原状。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成承包责任制,即使当初分地时没有那个成员,但是所分土地依然是家庭成员共同承包的,因此谈不上某一个成员有没有
全部3个回答 >新土地政策下哪些情况会导致罚款?
133****9352 | 2024-11-05 07:34:17-
134****4159 新土地政策下,违规使用土地、逾期未缴纳土地出让金、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等行为,都可能被罚款。建议购房前详细了解相关政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024-11-09 23:26:27
-
132****2554 违规使用、逾期缴费、非法转让。 2024-11-06 15:39:32
-
131****5037 根据新土地政策,违反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未按期缴纳土地出让金、擅自改变土地用途、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等行为,均可能面临罚款。具体罚款标准和程序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2024-11-05 23:50:15
-
155****4535 新土地政策下,未按规定用途使用土地、未按时缴纳土地出让金、擅自改变土地规划用途、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等情况,都可能导致罚款。具体罚款金额和条件需参考当地政策和法规。 2024-11-05 22:58:56
-
答
-
答
5月29日,监察部、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了《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央有关部门再次加强了在土地方面的管理,更传达了在土地调控方面持续不松动的政策信号。严格意义上讲,《办法》并非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而是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行政处分。而《办法》第二条也明确了《办法》的适用人群,即与土地管理有关的国家工作人员,因此,此《办法》与土地竞标者、土地受让者、土地使用者等等非国家工作人员无关。《办法》如何影响房地产行业《办法》虽非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但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不容忽视。首先,严肃了土地市场的秩序。长期以来,土地市场存在不少的违法批租、违法转让等行为,一方面造成了国家的资产损失;另一方面也混乱了土地市场秩序。此次《办法》的出台,是相关土地监督部门向土地管理中的违法行为下达的**后通牒,表明了监督部门对土地管理中"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决心。可以预见,未来土地市场将形成公开、有序的阳光市场。其次,促进土地管理工作。《办法》的出台,对于土地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包括违法行为和不作为,都作了明确的规定。配合以往出台的土地管理、闲置土地清理等政策,可以大大提高土地清查工作的进程、完善土地管理的工作,为土地调控提供依据。再次,闲置土地尽快上市。土地供应稀少和闲置土地过多,一直是楼市争论的焦点之一。而这两者其实都是楼市的现状,一方面,2004年以后,行业管理部门对于住宅建设用地的新增供应开始紧缩,因此开发企业颇有"地荒"之感;而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后,各地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推出了大量的土地(协议出让、招拍挂出让等),现在仍有许多土地未能进入正常的开发并形成市场的有效供应。此次《办法》的出台,将促进土地清查工作的快速推进,推动闲置土地尽快形成市场有效供应。(可要求开发企业按规定开发或收回土地重新出让)土地管理楼市受益2007年,房价上涨过快,**主要的原因在于供求关系的矛盾,整个2007年全市商品住宅供求比达到1:1.56,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2007年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思路出现了两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增加有效供给,调节供求关系(另一为大力推进住房保障)。而土地供应将成为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之一。一则,增加建设用地的新增供应。2007年上海共发布了19个土地出让公告,推出土地超过2000公顷,其中住宅建设用地可建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根据2008年上海住房建设计划,住宅建设用地将推出800-1000公顷(其中20%用于住房保障)。07、08两年的年度住宅土地新增供应远远超过04、05、06三年。二则,推动闲置土地上市。土地的新增供应毕竟有限,而存量土地(闲置土地)则成为增加土地供应的另一途径。此次《办法》的出台,配合08年2月的《土地调查条例》、08年1月的《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土地登记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建设用地备案工作的通知》、07年11月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等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可以形成比较完善的土地清查制度,促进土地清查工作,并**终推动存量土地(闲置土地)形成楼市有效供给。或许有些人会认为,此次《办法》的出台以及之前诸多的土地调控政策,都是管理部门打压楼市的手段。情况恰恰相反,这些土地方面的政策法规,不仅不是打压楼市,而且还是保障楼市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办法》的出台,规范了土地市场秩序,保障了开发企业在土地市场上的公平竞争环境;《办法》的出台,完善了土地管理的制度,保障了土地调控依据的产生;《办法》的出台,促进楼市有效供给的增加,调节楼市供求关系,平稳房价走势……这些无不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让楼市获益长久。
全部5个回答 > -
答
2024年新土地政策可能会影响房贷市场。作为房贷顾问,我会关注政策对贷款利率、首付比例等方面的影响,以便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贷款方案。同时,也会关注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影响,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购房建议。
全部3个回答 > -
答
2015年主要对农村承包地的流转出台了新政策。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出台了**新的政策,主要内容如下: 一、“三权分立,放活土地经营权” 2015年1号文件仍然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但是,随着社会发展需求,在坚持和完善**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开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 这就要求要抓实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承包地的改革核心即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稳定承包权(即土地的产权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放活经营权,赋予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担保等原本不具备的属性。毫无疑问,承包土地制度的改变为农业集约化经营和资本的快速进入打下了制度基础。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入市” 2015年1号文件中提出: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有关部门要尽快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违法用地屡禁不止,这就表明农村建设用地隐形市场活跃,有着巨大的利益空间,但是这块利益该如何分配,政府如何引导去建立起一个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自由流转市场非常重要,只有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城市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价同权”要素市场平等化,才能真正的流转。 农村集体土地的上市,显然不会走政府拍卖的老路,会不会打破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为目标,并与政府土地拍卖形成分庭抗礼的竞争态势,地价才有望不受操控。所以,想在农村土地入市上淘得真金的企业家们,还是压看清楚政府引导的竞争机制及利益关系。 三、“农村宅基地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盘活农村宅基地财富 2015年1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分配政策,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前提下,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有关部门要抓紧提出具体试点方案,各地不得自行其是、抢跑越线。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全部3个回答 > -
答
农村“三块地”改革有了新的进展。日前中央决定,把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扩大到现有33个试点地区,宅基地制度改革仍维持在原15个试点地区。 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消息称,9月21日,为总结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阶段性进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统筹协调推进三项试点任务的部署要求,国土部在北京组织召开进一步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任务部署会议。此前一个地区只能申请一项改革试点 2005年初,根据中央要求和全国人大授权,国土部在全国选取33个县(区)进行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等三项改革试点。试点任务到2017年底完成。 这也被俗称为农村“三块地”改革。 然而,在本次中央扩大试点地区之前,上述33个地区并非全部实施三项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而是一个地区申请一项改革试点,其中,15个县(区)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15个地区进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3个地区进行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如湖北省宜城市,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承担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在湖北省率先推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承担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的还有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天津市蓟县等。 而山西省泽州县被确定为山西省唯一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县,承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任务。 之所以征地制度试点的地区较少,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地方的积极性不高。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收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缩小征地范围”与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是相违背的,而且“缩小征地范围”也意味着地方政府直接获得的土地出让金将减少。
全部3个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