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户房产给子女要交税的情况如下:一、如果房产赠与公证了,其费用会涉及到两笔:一笔费用是公证费,房屋赠与的公证费收取的比例是受益总额的2%,但不低200元。还有一笔费用就是契税=房屋评估价*1.5%;交易费:6元/平米;登记费:80元;评估费:评估额的0.5%。**后一个环节就是到房地产交易中心去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这个环节需要缴纳的费用还有包括100元的登记费、5元的权证印花税、房屋评估价*0.05%的合同印花税。二、如果是直系亲属赠与房产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需要注意的是,国家规定房屋无偿赠与时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三种情况具体包括:1、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
全部2个回答 >父亲房产过户给子女税率是多少?专访视频竺劲房地产税可能使整个市场看起来更加平衡
131****3752 | 2019-11-22 04:57:43-
136****5252 "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1月24日发布《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房地产“五税”总收入17968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以“五税”加土地出让金的口径来计算,2018年,土地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1.0%,较2017年上升3.3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地方财政总收入。房地产税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报告》介绍,目前我国的房地产税收体系中有专门针对不动产而设置的税种,即房地产“五税”,分别为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这五个税种涵盖了房地产开发交易的所有环节,是房地产税收体系中的主体税种。另外,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中也兼顾房地产类税收,因此与房地产相关的共有“七税”。根据《报告》,2018年,我国房地产“五税”总收入17968亿元,较2017年增长9.3%,自2015年增幅近15年以来首次转负后,连续三年保持正增长,与2017年同比增幅大致持平。2018年房地产“五税”收入创造了历史新高。《报告》指出,2018年,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7.0%,增幅小于房地产“五税”收入增幅。在房地产“五税”收入增幅自2009年明确开始下降之后,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增幅仍保持震荡上行至2011年,随后便与房地产“五税”收入一起进入下行通道,逐步回落且趋于平稳,预计未来将震荡前行。《报告》提到,在“五税”中,2018年,房产税所占比重16.1%,较2017年上升0.3个百分点,达到了近九年来的新高。契税和土地增值税的占比均有所上升,它们分别达到31.9%和31.4%,是占比**多的两种税种。耕地占用税占比下降至7.3%,城镇土地使用税占比则较为稳定。关于房地产税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报告》指出,2018年,五类房地产税收总和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8.4%,比2017年上升0.4个百分点,比重创造了历史新高。虽然房地产税收收入从2015年以来有所反弹,但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经趋于平稳,随着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地方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度将降低,预计2019年房地产税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将略有下降。土地出让金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为6.5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25.0%。2002年以来,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在大多数年份都保持正增长,仅出现4次负增长,《报告》认为,这4次负增长主要是受到我国宏观经济及房地产市场阶段性调整的影响。总体上来看,2002年以来,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呈现震荡下行的趋势,2018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保持正增长,但增幅较2017年明显回落。《报告》指出,2018年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39.9%,比2017年上升3.6个百分点,仅比2010年**高增幅减少0.1个百分点。以“五税”加土地出让金的口径来计算,2018年,土地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1.0%,较2017年上升3.3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如果以“七税”口径计算,这一比值还会更高,说明土地财政收入仍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认为,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会有更多的新兴产业对地方财政做出贡献,并且“房住不炒”的指导方针下地市会回归理性。预计2019年在楼市与土地市场降温的趋势下,该比重将出现回落。《报告》还指出,土地财政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健康运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土地财政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做出很大贡献的同时,也对房价的不断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报告》认为,一方面,弱化土地财政,将使中国经济和地方财政的结构得到优化;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决定了未来房地产市场难以像过去一样为地方财政带来源源不断且保持增长的收入,房地产市场将逐渐由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土地财政不是长久之计。《报告》表示,地方政府在房地产政策调控上松绑需求迫切,本轮调控政策已见底。楼市不景气影响土地市场,地方政府渴望楼市松绑。2018年12月,菏泽、广州、珠海等地调控政策松绑。2019年1月,北京孙河预出让宅地取消限价。在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预计2019年会有更多的城市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出现政策松动和微调。(中新经纬APP)(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2019-11-22 04:58:01 -
141****1379 "随着房地产不断升温,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各种政策不断。
在3月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房地产:从“黄金十年”到白银十年”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表示,房地产的资源配置应该双轨统筹,一方面政府应该托底,让低收入人群有房子住,但另一方面,要在商品房市场放开手。他强调,要稳定市场焦虑,一线城市可以率先征收房地产税。
贾康认为,保障轨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特定的政策支持,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金一起来做。比如说保障房的建设,可以跟一般的商品房建设放在一起,打包。市场轨这方面,经验教训就更值得总结。
贾康举了北京**典型的例子。北京的钓鱼台七号,开发商标价一平米30万,这个是京城**高档的住宅。
“结果舆论一片哗然,老百姓跳着脚骂,政府马上工作组进去,给出一个规定,你这个楼盘只能一平米卖15万。于是老百姓得到莫大的满足,然后舆论也不骂了,老百姓也不骂了。”贾康说。
但是这并未能解决问题。“降到15万,老百姓还是买不起。这个变化带来什么好处?顶级富豪有好处了,顶级富豪觉得我看上这个房子,政府帮我拦腰砍一刀下来。实际上老百姓也受损失,为什么呢?30万一平米拿多少税跟你15万一平米拿多少税,可差太多了。”贾康说。
同时,贾康认为,如果政府以后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引导,托好了保障轨,剩下的市场轨,应该有更多的市场竞争。
房地产税也是当天论坛的讨论问题之一。
贾康说:“必须考虑建立直接税制的房地产税。假设不推出这个税,房价会涨成什么样子?要把各种各样的因素合在一起理解。这个遏制房地产的泡沫,是有一定作用的。这个不是决定性的,是辅助性的,是必选的。”
买房买房;黎民共想;安居乐业;国泰安康。亲们打开手机微信扫我一下吧!!!!
"
2019-11-22 04:57:59 -
142****6855 "“首套房贷款利息抵扣个税”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13日刊发的《人民日报》援引专家观点称,个税改革今年有望“破题”,应研究决定专项扣除可能的方向,可适当增加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比如首套房贷利息等支出。此后,“首套房贷利息抵扣个税”被坊间热议。那么,传闻中的新政会在今年实施吗?如果实施又有哪些影响?
短期出台不太可能
房贷利息抵个税,指购房人的住房按揭贷款利息支出,可以作为税前抵扣项。通俗来说,就是在计算每月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从工资、薪金等应纳所得税额中减去房贷利息,剩下的数额再计算个税。如此一来,个税负担会相应降低。这对于“房奴”来说可谓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人民日报》再次提到“首套房贷利息抵扣个税”,是不是意味着这项利好政策即将兑现?这就涉及到了个税改革方案的推出。
“2017年通过个税改革修改方案的可能性很大。”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对经纬君表示,个税改革的探讨从2011年至今已经5、6年了,而且十八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都有相应的要求,所以今年推出来也应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于个税改革方案中是否包括房贷利息抵个税的问题,刘剑文认为,哪些会纳入专项扣除还需要听取各方意见。“利息抵扣是不是个税改革的当务之急,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从现在看,个税体制的确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有必要修改,修改了之后才能更加合理的发挥税费调节收入的作用,但现在看来,短期内出台房贷利息抵扣个税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计算支出复杂、各地抵扣系数也难以确定。
“此类政策的改革方向愈加清晰,但要真正落地,估计至少要到2018年后。”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对经纬君表示。
抵扣政策和调控之辩
虽然新政尚未落地,但对这一提议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点赞者认为,如果房贷利息能抵扣个税,那么每个月到手的收入又能多一些,对于有房贷的人来说是件好事儿。反对者则认为,这一提议倾向于高收入、高房贷的群体,会刺激他们用贷款买房,这将进一步推高房价,有失公平。
经纬君注意到,此次《人民日报》援引专家观点中,明确提出的是“首套房”房贷利息抵扣个税。刘剑文说:“首套房是解决居民的基本居住问题,第二、第三套是投资问题或者享受的问题,新政也会涉及到对一些没有买房的人是否公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考量。”
在严跃进看来,上述政策的出台有几个障碍或问题是需要突破和解决的。第一,如何进行抵扣实际上是一个改革的方向,但具体抵扣的方式、上下限等需要做更细致的研究;第二,因为涉及到特定群体的抵扣,所以也要警惕其他无法享受抵扣优惠的群体的反对意见。
此外,严跃进还进一步指出,抵扣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如何做到统一,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刘剑文表示,目前房价较高,抵扣还是会刺激大家购房。不过即便有(这项政策)也并不矛盾,因为个人所得税改革是考虑长久的方向,控制房价也不是光靠个人所得税就能解决,要靠很多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综合调控。
“从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角度看,个税缴纳比例目前在一二线城市较高,三四线城市实际个税缴纳比例低于一二线,如果执行这一抵扣方案,很可能会导致一二线房地产市场出现爆发,所以这一政策需要与房地产其他长期调控政策协调执行。”张大伟表示。
"
2019-11-22 04:57:56 -
153****1373 自3月1日起,北京市住建委正式推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电子证照。建设单位在施工许可业务办理完成后,不必再跑去服务窗口领取施工许可证,可自行打印、留存相关电子证照。 据介绍,启用电子证照功能后,业务办理流程为建设单位在网上进行申报,并将书面材料报送北京市住建委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审批流程以审核纸质材料为主,同时一并完成网上办事流程,符合法定要求审批通过后,即可下载施工许可证电子证照,并且能够自行打印施工许可证。 每份电子证照均增设二维码,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实时读取系统数据进行电子证照内容验证,杜绝伪造的可能。 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推行施工许可电子证照,北京市住建委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审批时限缩至6个工作日,比法定的15日大幅缩减,**大限度为企业办事提供便利。 据了解,在实现电子证照的基础上,北京市住建委力争2018年全面实现施工许可网上审批。 记得一年前的全国两会,在人大会议首场发布会上,针对当时热议的房产税问题,大会发言人傅莹明确表示,本届人大常委会把制定房地产税法列入了五年立法规划,“今年没把房地产税草案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安排”。 一年过去,又逢盛会,九三学社一份提案《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建议》中,“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的说法再度引燃这一话题。加之,中信银行停止北京地区200万元以上住房抵押贷款,两会代表委员名单中26位地产老板淡出的消息,令市场对2018年房地产政策和市场走向增加了更多的猜测。 不得不说,这里有两个问题可能需要厘清:一是中信银行停止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是指借款人以本人名下的房产向银行抵押,用于个人合法合规用途的人民币贷款,包括消费、经营及其他合规合法等多种用途,与个人购房贷款业务并不相同,并不意味着继续购房。银行严格消费贷款的发放应当是金融去杠杆的一部分内容,并不是针对房贷的收缩。 另据媒体后续报道,中信银行回应时也强调,该项调整不会影响北京市居民及企业的正常购房信贷需求。 二是关于地产界两会代表委员数量的减少,其实,有关报道虽然标题上说明有26位地产老板淡出,但是文中也提到,据不完全统计还有6位进入。在当前每天都有海量信息如万马奔腾般从眼前掠过的情况下,只看标题不看内容是多数读者的通病。因此,忽略“进入”就会放大“淡出”,自然产生地产政策走向生变的猜测。 事实上,这一年多来,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等领域降杠杆,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背景下,曾经高歌猛进的房地产市场将逐步淡化投资属性,回归其居住属性,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就目前多地围绕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探索实践,也是秉持租购并举,多渠道供给的原则来着手和推进,官方文件并未见到关于房产税的相关表述。**接近官方的表达应该是财政部官员去年年底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提到,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显然,这和一年前傅莹的说法暗合,房地产税的安排第一步是从立法上规划,而肖捷部长文章的原标题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并非针对房地产税。 随着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房地产税或再次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2019-11-22 04:57:53 -
134****4187 "中国城市有多少房源空置?是否应该开征空置税?这一楼市话题近日引起业界广泛议论。
据媒体报道,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近日在《参事讲堂》上表示,为了理性遏制、逐步烫平房地产泡沫,房地产税应该分解为四个税:率先出台能够精准遏制投机的消费税、流转税、空置税,然后再从容考虑物业税。
关于中国房屋空置情况,仇保兴表示,在我国房屋空置率比较高,不同城市空置率是不一样的,像鄂尔多斯(8.050, -0.04, -0.49%)空置率是70%,北京空置率在百分之十几到二十。而从国际上看,一般采取了空置税的国家空置率接近5%左右。
第一财经查询后发现,10月9日,由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新华网(13.700, -0.43, -3.04%)思客联合主办的2018年第三期《参事讲堂》在新华网举行。仇保兴发表主旨演讲,探讨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根据新华网提供的演讲实录,仇保兴表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报告,像法国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在城镇化率峰值过去之后,人均住房面积约为35-40平方米。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省份的抽样调查表明,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这个数值,这就意味着我们国家许多三四线城市的住房空置率会逐步上升。
何为空置房源?这个目前并没有官方定义和标准,也就没有所谓的官方统计数据。此前曾有民间研究机构发布过相关数据,但尚不足以引发官方对于开征空置税的动议。
按照我国确定的税收法定原则,一是今后开征新税的,应当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相应的法律。二是对现行的税收条例修改上升为法律或者废止的时间也作出了安排,力争在2020年前完成改革任务。
换言之,即便要开征空置税也要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相应的法律。
今年9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包括各类立法项目116件。其中,第一类项目69件,即条件比较成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拟提请审议。此外,还有47件列入第二类项目,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
所谓空置税并未出现在上述立法规划中。换言之,如无意外情况,自2018年至2023年,空置税不会进入人大的立法议程。
但房地产税确实在推进过程中。按照上述立法规划,房地产税法被列入第一类项目,提请审议机关或牵头起草单位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和财政部。
“对于列入立法规划一类的立法项目,原则上应当完成,因情况发生新变化,确实难以按计划提请审议的,或者需要作出调整的,有关方面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书面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说。
2018年3月,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上曾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预工委、财政部以及其他有关方面正在抓紧起草和完善房地产税法草案。
虽然空置税暂无可能开征,但中国楼市的空置问题是否严重,其对化解我国一些城市高房价难题的影响有多大,一些官员学者和业内人士近日还是发表了不少观点和看法,此前也有一些民间研究报告提供了一些相关数据,现摘录一些如下:
贝壳研究院院长、贝壳找房首席经济学家杨现领:
通过水表电表等方式的微观调研,北京房屋空置率只有个位数。建议征收空置税的观点经常出现,建立在几个假想的基础上:北京房价泡沫太大,房价涨幅过快,北京房屋空置率太高。实际上房价的核心问题不是高房价本身,而是隐含在房价背后的一系列土地和政策扭曲,房价扭曲才是根本问题。
北京的市场已经逐步进入下行的通道,市场自然修复,政策应保持中性稳定。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
民间机构发布的各种空置数据差距都非常大,并不能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对于国内如何计算房地产空置情况,现在没有标准,也没有官方数据证明空置情况。这个建议意义不大。
当下房地产市场税收基本集中在交易环节,未来在房地产税落地的情况下,其中必然降低交易环节,增加持有环节的税收。空置税出台可能性不大,但持有环节,针对多套持有收取相对高税费是必然趋势。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王业强:
空置住房是指没有投入使用,处于待出售或出租状态的住房。市场上造成住房空置的情况有很多种,有些空置是市场经济运行所必须存在的,市场则会根据住房的空置情况自动调整供应;有些则是由于经济关系的失衡造成的空置,这是中国经济特征对住房市场的影响,通过供给侧结构调整,空置的住房会逐步被市场消化,住房空置率将会重新回到合理的空间。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房价上涨造成的投资和投机需求增加形成的住房空置现象,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调控。
由于投资和投机造成的住房空置究竟占了多大比重呢?随着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对住房空置将会有更加精细的统计。但目前至少可以说,中国住房空置率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造成中国住房空置的原因是多样的,而需要通过征收空置税来解决的住房空置问题的只是其中一个部分,这个比重在不同的城市有所不同。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4年6月发布“城镇住房空置率及住房市场发展趋势”报告: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住宅市场的整体空置率达到22.4%,比2011年上升1.8个百分点。据此估算,城镇地区空置住房约为4898万套。2000年至今,美国的空置率介于1%至3%。中国香港地区的住房空置率低于5%。欧盟在2004年的住房空置调查显示各国平均空置率为9.5%。日本2008年的空置率为13.1%。中国台湾地区2001年的住房空置率为17.6%。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伟民:
曾经请有关单位通过对用电量对全国住宅的空置情况摸底调查,显示我国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住宅的空置率都相当高,比日本这种高度老龄化、少子化、城市化的国家还要高,日本是13%。这很不正常,说明用来炒的房子真不少,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空置标准。现在我们在频频调控房地产市场,但是底数不清怎么调控?像GDP不清楚怎么调控经济?
"
2019-11-22 04:57:50
-
答
-
答
房地产属于服务业,主要税种为营业税,按税务核定的办法缴纳: 1、主税:按收入交3%的营业税(交地税) 2、附加税费(交地税) (1)城建税按缴纳的营业税的7%(县镇为5%、乡为1%)缴纳; (2)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营业税的3%缴纳;(3)地方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营业税的1%缴纳;(4)各省叫法不同的堤围费或河维费或水利建设基金等。 3、按分配的红利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交地税)4、按利润的25%缴纳企业所得税。(交地税)5、另外,还有房产税(原值7折的1.2%或租金12%)、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有车交车船税等。(交地税)
全部3个回答 > -
答
1、大约在交易价的1%-5%之间,跟房产性质、购置次数相关。2、房地产契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时,就当事人所定契约按房价一定比例向新的房屋产权人所征收的一次性税费。它是针对房地产产权变动的专门税种,也是购房过程中购房所承受的**大税额的一次税费。3、就住宅地产而言,首次购买契税是,为1%-1.5%;购买第二套住房时的契税约为房价的1-2%,具体如下:2016年2月19日财政部发布通知,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通知自2016年2月22日起执行。 关于契税政策,通知称,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2%的税率征收契税。4、就商业(含商业、旅游、文化娱乐等)房地产而言,契税为交易价的3%,一刀切。5、就工业房地产而言,契税为3%-5%,各地规定不同,大部分地区都按3%执行,但也有4%的,更有部分不发达地区按照5%征收,但总体上,收契税越高的地方,可以操作申请优惠的空间越大,甚至可以返还至低于3%。6、其他性质的房地产,如养老、教育、公用设施等,各地规定不同,一般可以减免。
全部4个回答 > -
答
"专家:国税总局“推进房地产交易网签备案信息”与房地产税进展关系不大中证网讯( 张玉洁)2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2019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中涉及到房地产行业的内容有,强化与房地产管理部门协作,积极推进房地产交易合同网签备案进展信息、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整合房地产交易、办税、办证业务流程,推动实施跨部门业务联办。这一表述引起不少关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意见》的主基调是减税和便民。从《意见》中涉及房地产的表述内容看,前述政策出发点主要是整合流程,减少纳税人负担,与是否将开征房地产税关系不大。目前决定房地产税何时出台的主要因素还是相关立法程序的进展情况。张大伟指出,“推进房地产交易网签备案信息”也并非第一次提出。2017年11月,国税总局就和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信息共享深化业务协作的通知,其中就包括全面推进房地产涉税信息共享、切实强化部门信息集成共用、着力推动房屋代码采集应用和积极推行跨部门业务联办等内容。张大伟同时表示,现有治理框架下,开征房地产税有两大主要前提条件,一是立法程序获得通过,一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不动产信息联网登记和房价的动态评估体系。从国税总局的政策看,不动产登记联网已经基本完成。除部分县级城市外,全国基本已经完成了不动产登记联网,这一过程预计在2020年左右完成,这为后续房地产税的推进打下了基础。而房地产税相关立法程序的进展目前尚未有进一步的消息。 "
全部3个回答 > -
答
说到买房,不能不谈的一个问题就是房地产税。那么,房地产税你了解吗?房地产的税收中都包括什么?下面小编来带大家理一理。 1、什么是房地产税 房地产税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一切与房地产经济运动过程有直接关系的税都属于房地产税。我国的房地产税包括房地产业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投资方向调节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 2、征收对象 房产税的征税对象是房产。这里说的房产,是指有屋面和围护结构,能够遮风避雨,可供人们在其中生产、学习、工作、娱乐、居住或储藏物资的场所。但独立于房屋的建筑物如围墙、暖房、水塔、烟囱、室外游泳池等不属于房产。但室内游泳池属于房产。 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商品房在出售前,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是一种产品,因此,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的商品房,在售出前,不征收房产税;但对售出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已使用或出租、出借的商品房应按规定征收房产税。 3、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式 (1)以房产原值为计税依据的 应纳税额=房产原值*(1-10%或30%)*税率(1.2%) (2)以房产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的 应纳税额=房产租金收入*税率(12%) 房地产税是跟大家息息相关的税种,希望小编的整理能为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