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屋网

高铁涨价背后的真相

来源:吉屋   2024-05-15 09:34:43
扬州买房交流群-99群(482)
加入群聊

高铁涨价背后……

故事是5月4日发生的,国铁集团回应高铁票将上涨,武广、沪杭、沪昆、杭甬四条线路,将在6月调价,涨幅在20%左右。 随后引发全网一系列骂声。 因为人们受不了公共事业服务价格提升,认为垄断企业就应该永远福利于民,现在涨价变相提高出行成本,不太地道。 很多粉丝也在后台问我怎么看这件事,今天开篇浅谈一下背后的秘密,帮大家看清真相。 我曾在4月20日写过一篇叙事文,《燃气费暴涨的真相》,诉明过原由: 归根结底,在于近两年地产运转不畅,失去土地财政后,有些产业能力较弱(税收较差)的城市,就很难有余粮继续补贴居民,于是下面的保供企业就开始想一切办法用于自保。 水电燃气费只是开始,现在又轮到了高铁,接下来还有地铁、医疗、教育等等一些系列社会保供事业,都将出现一定的价格上调。比如今年大学生读书费用,都是翻倍的涨。 在这轮价格上涨中,高铁可以说是必选项。 为什么呢? 这还要对高铁有一定的基础认识。 首先建高铁非常昂贵,普遍算法,一公里一个亿,这还不算日常维护和运营的成本,属于典型的工业奢侈品,所以到现在,很多小国家连一公里都没有。 而在我国,截止2023年年年底,高铁营业里程达到了4.5万公里……是第二名德国(6226公里)的7.25倍,跳跃式稳居世界第一。 我记得去年,从美国来了一个交通建筑大师,到北京考察,结果趴在案板上一动不动,摸着全国高铁脉络图,兴奋地尖叫,真是遍地黄金的神奇工程。 问题来了,这么多高铁里程,够用吗? 答案是,不仅够用,而且严重过剩。 2008年8月1日,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正是开通运营,这是真正意义上被世界公认的高铁线路,也标记着我国高铁技术的成熟。 这个时间节点,好巧不巧,正好赶上了2009年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计划。 大水入市,高铁成为大基建的优选项,无数钢铁、沙石、电缆等原材料被送往荒地,拼凑出一节节轨道。 地方是拥抱高铁的,正如造新城一样,只要开工建设立项目,GDP就有了,上升的成绩也有了。 最重要的是,在2010年后,全国经济一片欣欣向荣,所有城市都认为自己会成为下一个一线城市,高铁再怎么费钱,相信未来也会弥补回来。 居民呢,也乐意看到高铁开到家门口,感觉哪个城市没有高铁,都是落后的象征,都不配拿出来称之为城市。 于是轰轰烈烈的高铁运动继续加码,市市通高铁的口号响彻至今。近十年,全国铁路固定投资高达7.7万亿,是上一个十年的1.9倍,可谓达到高铁建设投资史上最高峰。 那么问题来了,高铁该如何定价呢? 如果主张盈利,就应该按照市场化定价,但这样也意味着票价会非常高,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范围,所以高铁一开始就本着社会主义性质,定义为公共事业服务。 只能想着由高铁促进的劳动力流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转为政府的其他收入项。 就这样,高铁运营造成的亏损,铁总补贴一部分,地方补贴一部分,剩下由国家平账。 但慢慢发现不对劲了。 近几年,高铁亏损越来越严重,截止2023年年底,国铁集团负债约6.3万亿,相当于2.5个恒大,光利息每年都要支付2000多亿…… 实际上,按照目前的高铁票价水平,只有密度超过3500万人次,时速为350公里的线路才能获得足够多的利润,达到营收目标。 而目前国内,可能只有京沪、沪杭、武广这样的超级流量才能达到。其他95%以上的高铁线路都是连年亏损,很多客运高铁除节假日以外,基本都在来来回回拉椅子。但也不能因为坐得人少,而选择停运。 铁总压力大,只能不断从赚钱的货运方面抽资金补贴客运亏损,所以你会发现这些年普铁基本没了,原因就是让出运力给了货运。 其实最终问题还是出现在了地方,本来是三方投资给地方打通高铁,创造盈利,然而这几年大多数城市并没有实现盈利结果,高铁开通了,产业没进来,钱和人反而都跑光了。 房地产一下行,财政吃紧,连最起码的高铁补贴都拖欠了,铁总头大,算来算去没算到这一关。 于是才有了现在这一幕。 很多人问为什么是武广、沪杭、沪昆、杭甬四条线路?很简单,这几条线路流量大,能赚钱,即使提高价格,也照样有人坐。试点成功后,再层层扩散。 而其他不盈利线路……没人坐,再涨价也没用。

变革之路

无论如何,高铁“市场化”势在必行,而为此买单的第一波人,肯定是繁忙线路的一二线城市中产,用他们产生的经济效益来弥补大众。 当然,一旦票价市场化,那么服务也会跟着市场化,最终走向二八形态。 比如这次铁总讲到的提价线路,其实也在为复速350公里做准备,价格高了相应也缩短了通达时间,也是个交代。 其他不赚钱的线路,为了降低亏损,大概率会降速,或者中间设置多个站点,我前段时间就坐过一次“慢铁”,慢慢悠悠,中间还有铁路工作人员推着小车贩卖零食,喊声震天。 未来的高铁不再是一视同仁,你想快、想安静、想获得更好的服务,就要花更高的价钱,如果你图便宜,那就只能忍受吵闹和缓慢。 唯有这种方法才能从本质上解决矛盾。 最近还有一个新闻是,自然资源部重申库存周期超过36个月的城市将暂停供地,这是为了响应前几天大会提到的“去库存,优化增量住房”主张。 不让卖地比卖不出地更惨一些,这意味着彻底断了土地财政收入,对于一些地产依赖性较强且没有其他产业收入的城市,相当于断了口粮。 接下来只能靠转嫁城市运营成本到居民身上,勉强平账。 而对于上面来说,经过这二十年全域大投资的“经验”,未来只会把资金和精力投入到能创造经济效益的地方。 有读者问我,对于接二连三的涨价,上面会不会干预?

挑战与前景

当然上面是有能力干预的,央行下场买债,理论上有源源不断的大水可以平抑任何价格上涨。 但问题是,现阶段,对于公共事业服务价格上涨,上面没动力也无意愿进行阻断,主要也是想创造一种通胀的预期。 缩预期转胀预期,是经济学上最大的难题,经历过不景气后,人们的消费观念会极其保守,尤其在各项资产下跌几轮后的今天。 这时候主张人们消费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从供应端做文章,比如以旧换新,降低市场商品供应价格。 同时变相提高刚性服务的支出价格,逼人们花更多钱的用作消费,这样钱才能重新回到市场,流动起来,用于支付更多人的工资收入。 这就是传说中的强制性通胀…… 虽然人们的体感会非常差,但在宏观条件下,却是一种无奈且好用的操作妙门,其他国家基本都用过。 之前大家体感不强,是因为有房地产做蓄水池,减轻了必需品的上涨压力,但现在蓄水池裂了,就只能选择默默承受。 很多人都期待,“房价落,万物生”,但何尝不是“房价落,万物升”,只能盼望着,下半年通胀的不只是价格,更多是居民收入。 更深的话,就先不在这里说了。以上,如果喜欢,请点个赞。 来源:子木聊房,转载已获授权 期精彩回顾1、买房正当时!万科好房特价来袭,总价仅43.9万2、火爆!扬州2大纯新盘正式公开,高品质改善...3、买房正当时丨扬州11大热盘来袭,均价10500元/m²起4、扬州一批楼盘新拿销证,备案价12591-35965元/㎡...5、利率下调至3.25%!江苏多城已执行!扬州...1、加入购房群,群内可获取新鲜楼市动态、贴心置业指导、购房经验分享。2、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发送区域即可拉你进群

  • 高铁涨价,公共事业服务,市场化,运营状况,发展方向
买房交流群 482 人正在讨论扬州楼市
扬州买房交流群-99群(482)
扬州在售楼盘
扬州楼市
买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