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⑴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②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C`.应增大20%;⑵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应增大20%;②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小配箍率应增大10%。⑶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士柱或钢管混凝土柱;②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1.8,其余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R`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R`应增大20%;地震作用产生的柱剪力增大系数取1.8,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计该项增大;⑷筒体、剪力墙应符合下列要求:②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小配筋率应取为0.35%,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小配筋率应取为0.4%;③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小构造配筋率应取为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20%;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宜配置型钢,型钢宜向上、下各延伸一层。⑸剪力墙和简体的连梁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当跨高比不大于2时,应配置交叉暗撑;②当跨高比不大于1时,宜配置交叉暗撑;③交叉暗撑的计算和构造宜符合本书第10章10.7条的规定。
全部3个回答 >问下房屋怎样确定抗震等级的?
151****9719 | 2019-08-15 01:58:26-
156****5785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普通房屋:4.0-4.5级一要看结构。目前常见的住宅结构有砖混结构和钢筋 混凝土结构 。二是看抗震力。在国际上,地震震级采用 里氏 震级指标,分为1-8.9级,1-3级对建筑物无损坏,4级对建筑物有轻微破坏,5级以上就开始破坏建筑物。
因此,5级以上的地震区在 住宅设计 时应考虑防震。砖混结构的优点是造价低,保温、隔热性能好,便于施工。缺点是房屋开间、进深受限制,室内格局一般不能改变,墙体结构占据空间过多,整体性、耐久性较差。
拓展:里氏震级
里氏震级原先仅是为了研究美国加州地区发生的地震而设计的,并用伍德-安德森扭力式地震仪(Wood-Anderson torsion seismometer)测量。里克特设计此标度的目的是区分当时加州地区发生的大量小规模地震和少量大规模地震,而灵感则来自天文学中表示天体亮度的星等。 2019-08-15 01:59:09 -
157****0025 抗震等级是怎么样确定的?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2019-08-15 01:59:04 -
147****6529 一丶建筑的抗震等级由当地的抗震设防等级确定呀。当地的抗震设防等级又由该地区50年以来发生地震的烈度的几率决定的。因为地震是一个突发自然灾害,谁也不能预测近年或近几十年会不会发生地震和发生多厉害的地震,只能从经济上考虑抗震,采取抗震的手段。
地震烈度就是指某一个地区、地面及房屋建筑等工程结构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2019-08-15 01:58:57
-
答
-
答
依据建筑的重要性,建设地的设防烈度,建筑物结构的特点,高度,等确定抗震等级。这样经济,钱化在该用的地方。抗震构造措施,是为各抗震等级而对应地设的一组措施等级高的,措施就多一些,严格一些。(举个不怎么恰当的例子,你是健康人,坐车的措施就是站票了)追问有没有什么依据啊?谢谢追答抗震规范上面就是这样写的,可查看规范并理解之。
全部3个回答 > -
答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
答
(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 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3)抗震设计时,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1确定。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节第9条规定的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4)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2确定。 5)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和O.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6)抗震设计的多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地下室柱截而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7)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8)房屋高度大、柱距较大而柱中轴力较大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或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柱。 9)高层建筑结构中,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除应符合一级抗震等级的基本要求外,尚应符台下列规定:
全部3个回答 > -
答
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按照以下步骤确定:(1)确定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依据2010版《抗规》附录A,得到本地区的设防烈度,7度和8度时还需要特别注意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值:是7度(0.1g)还是7度(0.15g),是8度(0.2g)还是8度(0.3g)。(2)区分甲、乙、丙、丁类建筑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工程有4个抗震设防类别,如下:①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②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③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①、②、④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④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通俗理解,可认为依据其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建筑。对于某个建筑物,依据该分类标准确定其归属。(3)区分A级高度与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大适用高度分为A级和B级,见《高规》的4.2.2条。2010版《抗规》的表6.1.1实际上是A级的**大适用高度。需要特别注意表6.1.1下对的注释6:"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适用的**大高度"。参考《高规》表4.2.2-1的注释可知,其含义为:甲类建筑,6、7、8度时宜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后符合表中数值要求,9度时应专门研究;乙、丙类建筑则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考虑。(4)考虑场地条件场地分为Ⅰ、Ⅱ、Ⅲ、Ⅳ四类,确定方法在2010版《抗规》的4.1.6条。(5)依据2010版《抗规》3.3.2条、3.3.3条(或《高规》4.8.1条、4.8.4条),调整或不调整设防烈度2010版《抗规》3.3.2条: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对甲、乙类的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丙类的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2010版《抗规》3.3.3条: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以上这些规定,已经充分体现在本书的表格2-5-1中。
全部5个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