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揭贷款利息计算方法 还款方式分为“等额本息法、等额本金法” (一)等额本息还款法 “等额本息还款法”又称“月均等额还款法”,目前较为常用,它是在你还贷期限内,以固定的数目每月还贷。也就是说,不仅每年每月本金保持不变,而且每年每月利息保持不变。 等额本息法:计算公式 月还款额=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n/[(1+月利率)^n-1] 式中n表示贷款月数,^n表示n次方,如^240,表示240次方(贷款20年、240个月) 月利率=年利率/12 总利息=月还款额*贷款月数-本金 等额本息的特点是:整个还款期内,每个月的还款额保持不变。贷款人可以准确掌握每月的还款额,有计划的安排家庭的开支。 (二)等额本金法 等额本金法:计算公式 月还款额=本金/n+剩余本金*月利率 总利息=本金*月利率*(贷款月数/2+0.5) 等额本金的特点是:本金在整个还款期内平均分摊,利息则按贷款本金余额逐日计算。每月还款额逐渐减少,但偿还的速度是保持不变的。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还款初期能力较强、并希望在还款初期归还较大款项来减少利息支出的借款人。 如果您有提前还款的打算,使用等额本金的方式较为划算。如果前期资金较为紧张或需要进行其他资金投资的,建议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如果收入比较稳定而不需要进行其他投资的,建议选择“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另外,由于按揭利息是“一年一定”的浮动方式,从按揭利率成本这方面考虑,如果预期今后数年利率将逐步走高的话,选择“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比较有利。 在银行贷款买房的情况下,贷款利息的计算主要取决于**数额、还款方式(等额本息还款或者等额本金还款)、按揭念书、银行利率等。由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在发生变化,所以银行利率和**数额都是可能会变化的。那么,在计算银行贷款买房利息时,则应当根据**新的数据进行计算。 由于银行贷款买房利息的计算比较专业,涉及到一些金融计算公式,所以为了方便广大购房者计算购房贷款利息,很多网站都提供了购房贷款利息计算器。购房者只需在相应的地方填写具体数据,然后点击“计算”,就可以轻松计算出银行贷款买房的利息。 以上就是关于按揭贷款利息计算方法以及银行贷款买房利息怎么算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全部3个回答 >按揭贷款利率多少? 按揭贷款利息计算方法有哪些?
136****3662 | 2018-11-08 07:40:20-
158****9003
还款方式:等额本息
贷款类别:商业贷款(按贷款总额计算)
贷款总额:300000元
还款时间:10年(共120月)
还款总额:418918.81元
还款利息:118918.81元
每月还款:3490.99元
---------------------------------------
还款方式:等额本金
贷款类别:商业贷款(按贷款总额计算)
贷款总额:300000元
还款时间:10年(共120月)
还款总额:406631.25元
还款利息:106631.25元
下面是每月还款数据:
第1月:4262.5(元)
第2月:4247.81(元)
第3月:4233.13(元)
第4月:4218.44(元)
第5月:4203.75(元)
第6月:4189.06(元)
第7月:4174.38(元)
第8月:4159.69(元)
第9月:4145(元)
第10月:4130.31(元)
第11月:4115.63(元)
第12月:4100.94(元)
第13月:4086.25(元)
第14月:4071.56(元)
第15月:4056.88(元)
第16月:4042.19(元)
第17月:4027.5(元)
第18月:4012.81(元)
第19月:3998.13(元)
第20月:3983.44(元)
第21月:3968.75(元)
第22月:3954.06(元)
第23月:3939.38(元)
第24月:3924.69(元)
第25月:3910(元)
第26月:3895.31(元)
第27月:3880.63(元)
第28月:3865.94(元)
第29月:3851.25(元)
第30月:3836.56(元)
第31月:3821.88(元)
第32月:3807.19(元)
第33月:3792.5(元)
第34月:3777.81(元)
第35月:3763.13(元)
第36月:3748.44(元)
第37月:3733.75(元)
第38月:3719.06(元)
第39月:3704.38(元)
第40月:3689.69(元)
第41月:3675(元)
第42月:3660.31(元)
第43月:3645.63(元)
第44月:3630.94(元)
第45月:3616.25(元)
第46月:3601.56(元)
第47月:3586.88(元)
第48月:3572.19(元)
第49月:3557.5(元)
第50月:3542.81(元)
第51月:3528.13(元)
第52月:3513.44(元)
第53月:3498.75(元)
第54月:3484.06(元)
第55月:3469.38(元)
第56月:3454.69(元)
第57月:3440(元)
第58月:3425.31(元)
第59月:3410.63(元)
第60月:3395.94(元)
第61月:3381.25(元)
第62月:3366.56(元)
第63月:3351.88(元)
第64月:3337.19(元)
第65月:3322.5(元)
第66月:3307.81(元)
第67月:3293.13(元)
第68月:3278.44(元)
第69月:3263.75(元)
第70月:3249.06(元)
第71月:3234.38(元)
第72月:3219.69(元)
第73月:3205(元)
第74月:3190.31(元)
第75月:3175.63(元)
第76月:3160.94(元)
第77月:3146.25(元)
第78月:3131.56(元)
第79月:3116.88(元)
第80月:3102.19(元)
第81月:3087.5(元)
第82月:3072.81(元)
第83月:3058.13(元)
第84月:3043.44(元)
第85月:3028.75(元)
第86月:3014.06(元)
第87月:2999.38(元)
第88月:2984.69(元)
第89月:2970(元)
第90月:2955.31(元)
第91月:2940.63(元)
第92月:2925.94(元)
第93月:2911.25(元)
第94月:2896.56(元)
第95月:2881.88(元)
第96月:2867.19(元)
第97月:2852.5(元)
第98月:2837.81(元)
第99月:2823.13(元)
第100月:2808.44(元)
第101月:2793.75(元)
第102月:2779.06(元)
第103月:2764.38(元)
第104月:2749.69(元)
第105月:2735(元)
第106月:2720.31(元)
第107月:2705.63(元)
第108月:2690.94(元)
第109月:2676.25(元)
第110月:2661.56(元)
第111月:2646.88(元)
第112月:2632.19(元)
第113月:2617.5(元)
第114月:2602.81(元)
第115月:2588.13(元)
第116月:2573.44(元)
第117月:2558.75(元)
第118月:2544.06(元)
第119月:2529.38(元)
第120月:2514.69(元)
-------------------------
以目前五年以上商业贷款利率7.05%计算,现在有些银行已经有85折---9折的利率优惠。
一、等额本金还款法
每月以相同的额度偿还本金,由于本金减少,每月的利息也逐月减少,每月的还款额度也相应减少。
计算公式:利息总额=(1+年期*12)/2*(年期*12)*贷款金额/(年期*12)*年利率/12
二、等额本息还款法
每月以相同的额度偿还贷款本息,其中利息逐月递减,本金逐月增加。
计算公式:利息总额=贷款金额*(年利率/12*(1+年利率/12)^(年期*12)/((1+年利率/12)^(年期*12)-1)*年期*12-1) 2018-11-08 07:41:02 -
131****4943
银行贷款买房利息的计算取决于个人购房贷款还款方式的不同:
1、按月等额本息还款:
等额本息的特点是:整个还款期内,每个月的还款额保持不变。贷款人可以准确掌握每月的还款额,有计划的安排家庭的开支。
2、按月等额本金还款:
等额本金的特点是:本金在整个还款期内平均分摊,利息则按贷款本金余额逐日计算。每月还款额逐渐减少,但偿还的速度是保持不变的。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还款初期能力较强、并希望在还款初期归还较大款项来减少利息支出的借款人。
如果您有提前还款的打算,使用等额本金的方式较为划算。如果前期资金较为紧张或需要进行其他资金投资的,建议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如果收入比较稳定而不需要进行其他投资的,建议选择“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另外,由于按揭利息是“一年一定”的浮动方式,从按揭利率成本这方面考虑,如果预期今后数年利率将逐步走高的话,选择“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比较有利。
二、贷款买房的利息计算方法
在银行贷款买房的情况下,贷款利息的计算主要取决于**数额、还款方式(等额本息还款或者等额本金还款)、按揭念书、银行利率等。由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在发生变化,所以银行利率和**数额都是可能会变化的。那么,在计算银行贷款买房利息时,则应当根据**新的数据进行计算。
由于银行贷款买房利息的计算比较专业,涉及到一些金融计算公式,所以为了方便广大购房者计算购房贷款利息,很多网站都提供了购房贷款利息计算器。购房者只需在相应的地方填写具体数据,然后点击“计算”,就可以轻松计算出银行贷款买房的利息。 2018-11-08 07:40:49 -
135****2090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不变。以下是2015年各大银行**新存款利率:(数据来源于各大银行总行网站挂牌存款利率,具体情况请咨询各银行营业网点)
2018-11-08 07:40:43 -
156****3047 1、等额本息法:计算公式
月还款额=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n/[(1+月利率)^n-1]
式中n表示贷款月数,^n表示n次方,如^240,表示240次方(贷款20年、240个月)
月利率=年利率/12
总利息=月还款额*贷款月数-本金
2、等额本金法:计算公式
月还款额=本金/n+剩余本金*月利率
总利息=本金*月利率*(贷款月数/2+0.5) 2018-11-08 07:40:38
-
答
-
答
一、短期贷款:6个月以内,利率4.35,6个月至1年(含一年)利率4.35;二、中长期贷款:一至三年(含三年),利率4.75;三至五年(含五年)利率4.75;五年以上利率4.90;三、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五年(含)以下,利率2.75;五年以上利率3.25。
全部5个回答 > -
答
买房贷款计算公式两种,一种是等额本息还款,一种是等额本金还款,两种不同的方式各有优缺点。适合不同情况的购房者,我们先来看一下两者的计算方法。等额本息等额本息还款,就是指贷款期限内每月以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直至结清贷款。购房者每月要还的总数都相等,但是利息和本金占的比例每次都发生变化,开始时由于本金较多,所以利息占的比重较大,随着还款次数的增多,本金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利息占得比重越来越小。举个例子,贷款20万选择20年还款期:按年利率7.47%计算,月均还款1607.5196元,支付总利息达185804.7元,还款总额将达385804.7元。2. 等额本金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则指每月等额偿还本金,贷款利息随本金减少逐月递减直至结清贷款。购房者每个月换的数额都不同,其中本金的数额相等,随着每月本金的减少而递减,随着还款次数的增多,利息由多逐渐减少。同样以贷款20万元20年还清为例,按年利率7.47%算,第一个月还款为2078.33元,以后每月递减,**后一个月还清时还款838.52元。支付总利息为150022.5元,还贷总额为350022.5元。
全部4个回答 > -
答
回答如下:你贷款40万、期限20年、按年利率7.05%计算,等额本息法,每月的还款额为 3113.21 元,20年的总利息是347170.92元。简单的计算公式如下:先计算每月的月还款额:月还款额=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n/[(1+月利率)^n-1]式中:月利率=年利率/12,n表示贷款月数,^n表示n次方,如^240,表示240次方(贷款20年、240个月)。注意:计算(1+月利率)^n-1时,要先将小括号内的算出来,乘方后再减1。总利息=月还款额*贷款月数-本金。这样算出来的总利息是347170.40元,与你在网上计算器看到的相差0.52元,这是因为用这个简易公式计算时的月还款额只取了两位小数,实际上精确的月还款额是3113.212152元,如果以这个月还款额来计算总利息:3113.212152*240-400000=347170.9165元=347170.92元。另外,关于对利息的叫法,有分、厘等,一般来说是以1元为本金,比方说借款100元,月利息1分(每元1分),那借100元一个月的利息就是1元;如果是8厘,那一个月的利息就是8角;如果是1分5厘,那一个月就是1角5分。
全部3个回答 > -
答
等额本息还款公式:每月还款额=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总还款月数/((1+月利率)^总还款月数-1)等额本金还款公式:每月还款额=贷款本金/总还款月数+(贷款本金-累计已还款本金)*月利率拓展资料1、等额本金按揭贷款这种按揭贷款方式指的就是贷款金额除以贷款期限(10或15年*12个月 )等于本金,利息随着本金的减少而递减,中途有钱可以多还或提前结束,这种方法比较实用,由于在初期偿还较大款项而减少利息的支出,比较适合还款能力较强的家庭。2、等额本息按揭贷款而这种按揭贷款方式是指本金不变,利息根据贷款期限的长短平摊到每个月,如果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这贷款时间内每月所还的金额是不变的,可以有计划地控制家庭收入的支出,也便于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确定还贷能力。
全部3个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