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区一流大学城建设实施方案
日前正式出台
计划到2023年
“六个一流”目标基本实现
跻身全国一流大学城行列
依托大学城逐步推动规划建设
“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
根据方案
大学城建设以“六个一流”为目标
全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大学城
建设一流的生态景观
完善一流的功能配套
提供一流的服务管理
提升一流的办学水平
营造一流的校园环境
打造一流的共建共享
重点打造“旗山湖-溪源江”
优美景观带
发挥大学城背靠旗山紧邻乌龙江自然生态优势,构建旗山与乌龙江的山水生态绿廊,打造显山露水的生态大学城。
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打造“旗山湖-溪源江”优美景观带,加快绿道、步道等慢行系统建设成网成环,建成集游览、休闲、健身和蓄洪排涝功能于一体的高品位多功能公园。
全力将大学城建成山水相依、城画相融、人文荟萃的绿色生态学城。各建设项目应融入海绵理念,建设大学城全域海绵城市综合示范区。
精心打造大学城门户形象
凸显大学城建筑景观个性,优化完善规划管理,加强地块建设在功能、高度、色彩、风格等方面的管控,强化建筑景观风貌管控。
精心打造大学城门户形象,整体性设计、系统打造福州西高速出入口、沙堤高速出入口、橘园洲大桥、浦上大桥周边四个门户节点,精心组织推进旗山湖公园建设,形成大学城的“客厅”和名片。
按照福州中心城区标准
配套基础设施
按照福州中心城区、滨海新城规划建设的标准和要求,高标准配套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完善给排水、污水处理、电力、通信等市政配套,构建安全可靠、结构合理、智慧高效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全面实施各项公共配套,建设完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供水、排水、供电、道路、公交等基础配套设施。
完善提升该区域
地铁公交线路
完善提升地铁2号线大学城4个站点的接驳和换乘条件;增加校际串接校园内部公交线路,加强大学城各高校之间的联系,方便高校间设施资源共享;增设大学城各高校环线公共交通运行线路和班次。
加快推进
旗山湖“三创园”建设
加快推进旗山湖“三创园”项目建设,把旗山湖“三创园”打造成为海峡两岸大学生融合发展三创中心,并争取纳入国家级项目。
建设大学城公共文化体育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健全省大学生体育场馆、文化艺术中心和高校内部体育场馆、艺术场馆等面向大学城高校师生、周边群众开放使用的管理机制,促进资源共享。
实施“双一流”建设工程,省市共同鼓励和支持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一校一策”扶优扶强,在不同学科、不同层面争创一流;发挥强校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潜力学校、品牌学科进入“双一流”行列。
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合作交流,促进教学质量快速提升。
打造一流的共建共享,包括物理空间设施资源共建共享、虚拟空间资源共建共享、教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科研创新合作共建共享。
1. 物理空间设施资源共建共享
破除围墙建设“共享区”“共建区”“合作办学区”,最大限度实现大学城片区内的体育场馆、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礼堂、公共实验室、信息化网络、外语培训中心及公共教室等通用性设施的资源共享。
2. 虚拟空间资源共建共享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推进“云大学”建设,增强溢出效应。创设“教学培养云、科研合作云、管理服务云、健康生活云”支撑“云大学”建设,建设教学、科研、后勤等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优化。
3. 教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对大学城高校资源进行整合,探索新的体制和机制,建立教学协作、师资互聘、教师跨校兼课,实施学生跨校辅修、互认学分、联授学位等制度;探索推动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发展。
4. 科研创新合作共建共享
建立健全科研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高校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科研平台、科技数据库、科技成果转化等资源上网,提供在线服务。
集中资源建设若干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优势学科交叉融合的省重点实验室,聚焦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建设与我省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创建国字号科研创新平台。
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
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聚焦科研成果转化、校企联动、科技创业孵化的核心问题,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建立相应的成果转化对接服务、资源共享、科研孵化的平台;
降低小微企业的创业风险和成本;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创业保护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创造环境。
声明:以上价格为吉屋数据中心基于大数据统计,仅供参考,不作为成交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