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房买卖的注意事项及相关费用解析
2025-01-12 14:38一、查明安置房的性质
根据拆迁前房屋的性质不同,安置房买卖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如果拆迁前的房子是业主自有房,安置房办出的产权证也是业主的,拿到产权证后就可以交易,但除了正常的房屋交易税外,还需要交纳一份土地出让金。如果拆迁前这房子是公房,业主已向单位购买,而且安置房的产权证上是业主本人名字,就可以转让,但也需要额外交纳土地出让金。
二、办理公证手续
办理公证手续是买卖安置房的一种保证,可以避免日后出现纠纷。特别是对于购买还没定位的安置房,风险更大。买卖双方虽然可以知道房屋大致的坐落位置,但无法确定建好后安置房的具体结构、朝向、小区环境等。此外,办理过户等手续时间也会更长。因此,在购买此类房产时,签订一份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买卖合同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合同的内容要明确
买卖合同除了要具备一般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外,还需要对房屋的增购等费用的支付方式、迟延交房等都作出明确的约定。购置该类房屋时,可以根据民法通则及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签订附条件的合同来保证买卖合同的有效性,并对具体细节作出明确约定以防合同相对方反悔。最好由专业房产律师进行指导。
四、相关费用解析
除了正常的房屋交易税外,买卖安置房还需要交纳一份土地出让金。具体金额根据当地政策而定。购买安置房时,还需要考虑其他费用,如公证费、过户费等。购买未定位的安置房还需要考虑建房后的装修费用等。在进行安置房买卖时,一定要充分了解相关费用,以避免后期出现不必要的经济压力。
在进行安置房买卖时,要注意查明安置房的性质,办理公证手续,明确合同的内容,并了解相关费用。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证买卖双方的权益,避免后期出现纠纷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