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楼梯间,电梯,附属部分用处可大了,就是你不用也要交钱的地方象楼梯间、消防前室、各种机房、电梯厅、公共大堂,楼层走廊等都是公摊面积,主要是一些辅助用房,是住宅楼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部3个回答 >公摊面积是什么?如何计算公摊面积?
185****8185 | 2024-10-21 15:46:56-
131****8360 公摊面积是小区公共部分,如楼梯、走廊等。计算时,需考虑建筑面积和公摊系数。 2024-10-22 20:49:23
-
134****7925 公摊面积是小区内除个人住宅外的公共部分,如走廊、电梯等。计算时,通常由开发商提供,或根据建筑面积和公摊系数计算。 2024-10-21 18:41:46
-
150****8110 公摊就是大家共享的面积,比如走廊、楼梯。 2024-10-21 18:38:44
-
答
-
答
房屋公摊面积是指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简称,它与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构成了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对于公摊面积的处理,目前我国尚无明确法律法规出台,因公摊面积的不明确,使其成为房地产交易过程中争论的焦点。 公摊面积如何区分? 目前我国尚无法律对公摊面积加以约束,只有建设部的行政规章和地方政府的部门文件做出的原则性规定。现在政策主要是根据2000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执行。依据《房产测量规范》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即公摊面积为: 1.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电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 2. 每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为墙体面积水面投影面积的一半。 不应计入的公用建筑空间为: 1. 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车道等,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 2. 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 3. 为多幢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其中包括物业管理)用房。 需要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为整幢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扣除整幢建筑物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并扣除作为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以及人防工程等之后的建筑面积。 公摊面积怎么摊? 公摊面积过大,势必降低房屋的性价比;过小,则影响居住的舒适度。那么公摊面积如何摊才算合理? 目前有一个可以用来考量的概念,即住宅楼公摊系数。住宅楼公摊系数计算方法为:需要公摊的共有建筑面积总和除以参加公摊的各单元的建筑面积总和,然后用各单元参加公摊的建筑面积乘以分摊系数,就可以得出各套房屋的公摊面积。其中,需要公摊的面积要由产权部门测绘队实地测量。 一般来说,高层楼房的公摊面积要大于多层的公摊面积。高层公摊系数一般在0.18~0.26之间,而多层的公摊系数则在0.11~0.16之间。不过,每个楼盘,甚至一个楼盘各幢房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房屋的公摊面积要实地测量,要根据房屋的使用功能和相关配套情况来定,没有限定的范围。 如何计算公摊面积 住宅楼公摊面积计算方法为: 公式二:分摊面积=各单元的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分摊系数=共有建筑面积总和/参加分摊的各单元的建筑面积总和) 公摊系数是一栋建筑的总公摊面积与总套内建筑面积的比例。公摊系数需要注意的是它只针对单一建筑,不是所有建筑的公摊系数都一样的,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的公摊系数。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柱)面积+阳台面积 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公用厕所、电(楼)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消防控制室、水泵房、水箱间、冷冻机房、消防通道、交(配)电室、煤气调压室、卫星电视接收机房、空调机房、热水锅炉房、电梯工休息室、值班警卫室、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为该建筑服务的专用设备用房。 套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及外墙(包括山墙),为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不应计入的公用建筑空间 1、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车道、供暖锅炉房等,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 2、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 3、为多幢房屋服务的警卫室、管理(包括物业管理)用房。 使用面积 住宅的使用面积,指住宅各层平面中直接供住户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和。计算住宅使用面积,可以比较直观地反应住宅的使用状况,但在住宅买卖中一般不采用使用面积来计算价格。 计算使用面积时有一些特殊规定:跃层式住宅中的户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不包含在结构面积内的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均计入使用面积;内墙面装修厚度计入使用面积。 计算住宅租金,都是按使用面积计算。 另定义:使用面积指除去【结构面积】之外的所有【使用房间的面积】与【辅助房间净面积】之和。
-
答
无论是高层还是多层,商品房都有公摊面积。可公摊到底摊了些什么?面积是如何计算的?不少购房百姓对此并不清楚,他们担心房子被开发商“注水”。为此专家向购房百姓解答与房屋公摊面积有关的问题。 公摊面积该占多大比例 公摊面积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的简称,即指各产权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共有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值班警卫室、为整幢楼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等。 普通多层住宅楼在没有地下设备用房、没有底层商铺、底层架空的情况下,公摊系数约在10%-15%;带电梯的小高层住宅,公摊系数约在15%-20%; 高层住宅相对更高一些,约在20%-25%。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合同上都会注明房屋的公摊系数范围。房屋面积以房地产交易权属登记中心测绘部的测绘结果为准,房产证上标注的面积也以此为准。 公摊面积如何计算 房屋公摊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乘以公用建筑面积除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公用建筑面积公摊系数等于公用建筑面积除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购房者如对面积认证有异议,应首先向开发企业或销售单位落实是否经过房产测绘部门的面积认证,如已通过认证,可到测绘大队查阅相关资料内容,否则应督促开发及销售部门到测绘大队办理房屋面积认证工作。 哪些不计入公用面积 哪些面积不计入公用面积?即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高层低于2.2米的夹层、技术层、地下室、架空层;利用引桥、高架路、高架桥、路面做顶盖建造的房屋;与房屋室内不相通的房屋伸缩缝;活动房屋、临时房屋、简易房屋、房屋天面上属永久性建筑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层高在2.2米以上的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计算面积;层高小于2.2米的部位,不计算建筑面积;屋顶为斜面结构房屋,层高在2.2米以上部位,按其外围水平投影计算面积;层高小于2.2米的部位,不计算建筑面积。 挑楼、全封闭的阳台面积,按其外围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未封闭的阳台、挑廊,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露台不计算建筑面积。
-
答
消费者在购房过程中,一般所指的房屋面积为建筑面积。建筑面积是由套内面积与公摊面积共同组成的,那么,公摊面积是怎么计算的?有何公式?在此,搜房网为您进行了整理,希望为您提供帮助。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系数 公摊系数=建筑总公摊面积÷套内总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面积 1、套内使用面积,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地毯面积”,简单说,就是把你家所有面积全铺上地毯,能铺多少面积的地毯,就是多少的套内使用面积。 2、套内墙体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包括户型内部的分隔墙(按照投影面积全部计算),两户之间的分隔墙(按照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外墙(按照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三个部分。 3、阳台面积,封闭阳台按照全部面积计算,不封闭阳台按照一半面积计算。 4、公摊面积,建筑内的楼电梯间、消防通道、为本楼服务的配电房、水泵房等附属设施用房、外墙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这些全部计算为公摊面积。 通常在无电梯的多层建筑中,公摊系数在5-10%这个范围内都是正常的,超出10%的也有可能,不过少见。 在有电梯的板式小高层建筑中,公摊系数通常在15-20%之间。 在有电梯的板式高层建筑中,公摊系数通常在18-25%之间。 在有电梯的塔式小高层建筑中,公摊系数通常在18-22%之间。 在有电梯的塔式高层建筑中,公摊系数通常在20-30%之间。 多功能公摊面积计算公式 公摊面积计算是一项非常繁锁、复杂的工作,当然用专业软件好,但现在开发的多数专业软件,只计算出结果,而没有列出计算公式与计算步骤,这恰恰又是广大消费者**容易提出质疑的地方; 另外,对涉及多功能的建筑面积计算,公摊面积不够直观,分摊规则也比较复杂,消费者难于直观而准确地判断公摊面积和部位。因此,基于这样一种思想,笔者向大家推荐一种多功能的公摊面积计算公式,其公式特点是:“ 快速、简便、直观、精确 ”。下面推荐公式如下: Ki=A/B+Ai/Bi+(A/B)x(Ai/Bi) 公式含义: Ki:为公摊面积系数,其中 i 为第几层或第几功能区代号; A:为全幢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Ai:为功能区独用共用建筑面积; B:为参与分摊的全幢套内建筑面积(含功能区独用共用建筑面积); Bi:为参与分摊的功能区套内建筑面积; A/B:就是常说的一级分摊,在一幢楼中它是一个常数; Ai/Bi:就是常说的二级分摊,在一幢中它是一个变数,随功能区不同而变化。 对以上公式的应用,如果采用《0ffice中的电子表格》软件计算,其速度是相当快的,因为只要按电子表格中的程序要求,计算出一个功能区的公摊系数,其余功能区的系数,是不用你一、一计算的,只需要用鼠标一拖,瞬间各功能区的系数就会自动全部显示。采用推荐的这种多功能的公摊面积计算公式和采用电子表格计算方法的计算速度,是不亚于一些专业软件。
-
答
公摊面积应按《物权法》规定,由开发商明确公示。业主有权了解具体计算方法和分摊比例,确保权益不受侵害。
全部3个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