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去投诉
全部3个回答 >楼间距不够怎样处罚?楼间距怎么计算?楼间距不够可以退房吗?
156****1121 | 2019-10-14 00:57:09-
131****3835 国家对房屋日照间距有规定,以前面房屋的高度*系数,大致上是1:1.0-1.2,具体标准有当地的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你可以向当地的城市规划部门反映.
给你个范例
2004年1月1日,南京市调整的《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它以立法的形式确保了市民“阳光权”的神圣不可侵犯。
调整后的《细则》增加了12条和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以及市民“阳光权”等方面的条款,大小修改58处,其中,对市民呼唤了多年的“阳光权”问题,对在建工程的选址布局、规划管理以及用地规划等多方面作出调整,给予“阳光权”充分保护。
根据规定,新建房屋建筑间距的确定应当综合考虑环境、日照、通风、采光、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管线埋设以及土地合理利用等因素。在主城区的旧区,建筑间距系数由原来的1.1提高到1.25;在旧区以外的新区,建筑间距系数由原来的1.25提高到1.30。举例来说,如果旧区某遮挡建筑高30米,按间距系数1.25计算,它与被遮挡住宅间的距离就不得小于30×1.25=37.5米,如果这幢建筑在新区,那它离开被遮挡住宅的距离就不得小于30×1.3=39米。
此外,平面布置时的小高层住宅、低层住宅、多层建筑住宅正面与相邻住宅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平行布置的低层住宅正面间距不得小于12米;多层建筑、小高层住宅与低层、多层、小高层住宅之间,不得小于15米;当小高层住宅在低层、多层、小高层住宅正南向时,间距不得小于20米。
以上的间距系数是针对低层住宅、多层建筑和小高层住宅而言的,对高层建筑与相邻住宅的间距标准的规定是,当高层建筑与被遮挡住宅平行布置时,其两者间距的系数在旧区不得小于1.30,在新区不得小于1.35,而且还要满足**小间距的标准,即高层建筑高度小于80米时,不得小于30米;高层建筑高度大于80米时,不得小于40米。 2019-10-14 00:57:28 -
144****9712 买房时需要注意很多的细节,比如楼层的选择,楼间距的选择以及绿化率等。但是你知道楼间距怎么计算吗?楼间距不够可以退房吗?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
楼间距怎么计算?
1、按照国家规定(设计规范)以冬至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房子**底层窗户)为标准。间距是用建筑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a-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也可以用:楼高:楼间距=1:1.2比值计算。 2、新建多层建筑物与相邻非住宅建筑相对的间距,纵侧面间的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倍,山墙与相邻建筑纵侧面的间距不小于10米,山墙间相对的间距不小于6米。新建高层建筑与相邻非住宅建筑相对的间距,比照相邻住宅间距**小距离的规定确定。房屋左右间距:多层(4-6层及以下)与多层建筑间距为6米,多层与高层(12层及以上)为9米,高层与高层之间为13米。
3、新建建筑物高度大于10米的,新建建筑物的山墙与相邻住宅纵墙、新建建筑物的纵墙与相邻住宅山墙相对的间距,不小于10米;高度小于10米的,新建建筑物山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相对的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倍;新建建筑物的山墙与相邻住宅有窗山墙相对的间距,不小于6米或者符合消防法律法规对防火间距的要求。
楼间距不合理可不可以退房?
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具体操作实践,可以退房的条件主要包括约定条件与法定条件两种。路间距不合理已经影响到正常居住使用的,买主可以要求退房。或是双方合同中有此项约定的,也可以要求退房。 2、约定条件是指购房者与开发商在购房合同中约定可以退房的条件。如房产商延迟交房超过一定期限,购房人可以要求退房。 3、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法定退房条件包括: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购房者可以要求退房。 2019-10-14 00:57:23 -
149****1228
文/朱振鑫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杨芹芹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李 畅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作者微信:lichang660544,添加好友请备注机构姓名)
房地产之所以成为中国老百姓**爱的投资标的,核心就是因为安全。既是投资品,又是消费品:房价涨的好,可以靠杠杆赚取巨额收益,即便房价涨的不好,还可以留来自住。但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变幻,买房也开始变得不那么靠谱了。投资者本以为付了房款就可以坐享其收益,但没想到房子到手之后还有那么多“坑”。一个又一个的案例表明,不规范的房地产开发商会利用各种手段对投资者进行“二次消费”,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近期在北京引发轩然大波的融创变更土地性质事件只是众多“坑”里的一种,今天这篇报告我们就来对买房中的“坑”进行一次系统分析。
报告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对融创事件的热点争议进行分析;第二部分,结合案例分析目前房地产市场上的十种主要骗局,让投资者认清骗局的主要特征;第三部分,根据过往经验为投资者提供后续处理的实操建议。
神奇的操作:融创神操作
让商业秒变住宅,承诺的配套无法兑现
《人民的名义》中有一个案子,高小琴通过变更土地性质,让4万元/亩的500亩工业用地摇身一变成为价值60万/亩的商业用地,后来又以土地为抵押从银行贷款5000万,打造出价值10亿的山水庄园。看上去很简单的一纸土地批文,背后却创造了数以亿计的财富。
艺术源于生活,近期的房地产市场就发生了一个有点类似的案例。孙宏斌的融创今年初接盘了北京泛海国际项目1号地块,这是北京东四环的一个明星项目,距离孙宏斌上次接盘的乐视仅相隔一公里。孙宏斌接盘之前,这个项目原本是商业综合体,建筑面积44.6万平,其中35万平是用于商业、办公及配套建设,住宅仅有9.5万平。但融创接盘之后一通“神操作”,成功将商业用地变为住宅用地,看上去总建筑面积减少了8万平,但实际上住宅面积增加了17万平。按照目前泛海国际10万+的二手住宅单价计算,这一增一减带来的新增价值不容小视,有测算称超过200亿新增货值,实际增值可能没有这么大,但也绝对远高于融创官方回应的“50万”。
几家欢喜几家愁,当开发商欢呼雀跃的时候,投资者的权益却被无情的侵占了。价值不是凭空增加的,增量的住宅面积来自于商业用地减少的25万平,而且原先规划的66万平米综合体商业用地直接变成了6栋高层住宅和2栋写字楼,不仅之前承诺的为业主生活提供便利的服务配套设施大幅减少,而且现有住宅的容积率、楼间距、绿化率、通风、采光、日照、往来通行等都可能受到影响,泛海国际的业主将成为**大的“受害方”,也难怪这个一向温和的高档社区竟然都拉起横幅抗议。 2019-10-14 00:57:17
-
答
-
答
我们买房不仅仅要看房价的高低和自己手头的钱够不够,还需要关注所购房屋的好坏。购房者在挑选房屋时,除了要关注户型、楼层和小区配套等因素外,楼间距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购房者还不知道什么是楼间距?更不了解楼间距不足有哪些危害?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楼间距。
全部3个回答 > -
答
直接去法院起诉即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利害关系人有权要求国家赔偿。”因该违法行为致使原告房屋与南侧房屋之间的日照间距系数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原告居室的采光、通风等权利受到影响,原告有权要求国家赔偿。原告因向被告提出赔偿请求未果,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符合国家赔偿法第十三条规定的赔偿程序。扩展资料: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的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规定相同的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属于司法解释的有《**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第九十七条至第一百零三条对邻地利用,因相邻关系而产生的截水、排水、通行、相邻防险作出的规定(但未对采光问题单独规定)。此外还有《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对于违章建筑引起的纠纷规定:“因违章建筑妨碍他人通风采光或因违章建筑的买卖、租赁、抵押等引起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可以受理。违章建筑的认定、拆除不属民事纠纷,依法应由有关行政部门处理。”属于行政法规的有国务院《城镇个人建造住宅管理办法》第6条的规定。属于行政规章的有《建设部提高住宅设计质量和加强住宅设计管理的若干意见》,其中第7条规定住宅设计应重视室内外环境,满足住宅对采光、日照、隔声以及热工、卫生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全部3个回答 > -
答
高层住宅间距计算方法:A、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B、住宅正面间cc距,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表5.0.2-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0°~15°(含) 15°~30°(含)30°~45°(含) 45°~60°(含) >60° 折减值 1.0L 0.9L 0.8L 0.9L 0.95L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2、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3、本表指标仅用于无其它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C、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
全部3个回答 > -
答
建议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通过法律途径诉讼解决。
全部4个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