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具体到几楼。在空气中,雾霾比较重的混合层高度大约是200-300米,在这个混合层里,PM2.5浓度基本是保持稳定的,而普通居民住宅楼不可能有两三百米高。能远离雾霾的“黄金楼层”是不存在的。实际上,楼层确实影响居住的舒适程度,而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如果楼房是在临街的位置,1-3层的住户可能会面临汽车尾气、扬尘污染和噪音干扰。对于高层住宅来说,4-6层安全性**好。楼层的好坏没有绝对的,关键是要根据家庭需要来选择。同时也千万要注意,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不适宜住在高楼层,因为气压低会让人感觉上不来气,容易发生危险。
全部3个回答 >污染楼层是哪几层呢?
152****7180 | 2018-12-05 16:32:17-
157****7576 离地面30米左右即9-11楼为空气较污浊的层间是扬尘区.难免集结起有害物质。在街道风的作用下,近地面的污染气流不是平稳移动,而是随气流在高层住宅楼之间的某个区域上下徘徊,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才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因而有一个污染物高密度区域。这些污染物开始主要逗留在9-11层之间。
一层到三层离地面很近,虽然得到心理上的舒适感,但是低层空气循环减缓、阴影和湿度大、通风不好的楼区污染也比较严重。一般人会认为,三楼是**理想的,而恰恰正是这里集结了大量有害物质。四楼、五楼的有害物质就少得多,因为它们开始下沉或水平方向消散。 2018-12-05 16:32:43 -
135****3142 现代社会,高楼大厦的住宅,使人有种“一览众楼小”的感觉,高层视野较开阔,空气质量较好,噪音小;自然风大,采光较好,日照时间长,有的朝 向太阳照射达到七八个小时之久。那么,是不是越高越好呢?有人认为高层空气清新、噪声也少、景色也很优美,而这前提是你所居住的小高层周边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你所住的高层的周边没山没水,看到的只是前面楼座 的“后脑勺”,“享受”着城市的各种光电污染能说是景色好?!其实很多住高层想观景的自己却成了“景观”,让对面同等楼层的住户把自己的小家看的通透,真不知这种“景观”让心里能美到哪去,而低楼层却因视线死角及地面树木及低矮建筑的阻挡却具有很好的私密性(这肯定让大家意外,但事实却如此).
再就是高层的空气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新鲜,大大小小的烟囱几乎包围城市,30米以上难免集结起有害物质。8――11层是环境学上所谓的扬灰层,空气中的尘埃、有害物质在这个高度有个停留的过程由于“峡谷效应”的影响,眼下很多小区密集区高层住宅的中间位置有一个“污染物高密度区域”。说白了,这些楼宇的8-12楼之间灰尘会逗留其间,稍事休息,然后再慢慢“叶落归根”,在此过程中,居住者会与灰尘“同呼吸共命运”一段时间后再“吻别”。所谓的“峡谷效应”指的是周边有公交干道或工厂、以及高楼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风的作用下,含有灰尘的气流不是平稳移动,而是在高楼之间的某个区间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污染物随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 消散。这个“高度”,大概在30米左右。也就是8-12层之间。 2018-12-05 16:32:38 -
135****1993 大城市小高层有9~11层是杨灰层,13~15是噪音层的一说。但是主要是指城市闹事区和商业区,是因为这里环境复杂,空气不太流通而形成。 但是由于现在建筑楼层的高度都达不到标准,80、90年代的层高还算标准,现在的层高越来越低,因为每增加0.1米的层高,建筑成本就按照10倍增加,比标准低个20~30公分的KFS都是有良心的,年龄大一点的朋友知道小时候我们住的房子视野很高,现在的房子估计你跳起来就能摸着顶!因为每层的层高缩水,所以准确讲的杨灰层和噪音层平均上升了,应该是11~13是扬灰层,15~17是噪音层。
2018-12-05 16:32:33
-
答
-
答
现代社会,高楼大厦的住宅,使人有种一览众楼小的感觉,高层视野较开阔,空气质量较好,噪音小;自然风大,采光较好,日照时间长,有的朝向太阳照射达到七八个小时之久。那么,是不是越高越好呢?有人认为高层空气清新、噪声也少、景色也很优美,而这前提是你所居住的小高层周边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你所住的高层的周边没山没水,看到的只是前面楼座的后脑勺,享受着城市的各种光电污染能说是景色好?!其实很多住高层想观景的自己却成了景观,让对面同等楼层的住户把自己的小家看的通透,真不知这种景观让心里能美到哪去,而低楼层却因视线死角及地面树木及低矮建筑的阻挡却具有很好的私密性(这肯定让大家意外,但事实却如此). 再就是高层的空气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新鲜,大大小小的烟囱几乎包围城市,30米以上难免集结起有害物质。8――11层是环境学上所谓的扬灰层,空气中的尘埃、有害物质在这个高度有个停留的过程由于峡谷效应的影响,眼下很多小区密集区高层住宅的中间位置有一个污染物高密度区域。说白了,这些楼宇的8-12楼之间灰尘会逗留其间,稍事休息,然后再慢慢叶落归根,在此过程中,居住者会与灰尘同呼吸共命运一段时间后再吻别。所谓的峡谷效应指的是周边有公交干道或工厂、以及高楼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风的作用下,含有灰尘的气流不是平稳移动,而是在高楼之间的某个区间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污染物随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这个高度,大概在30米左右。也就是8-12层之间。
全部3个回答 > -
答
大城市小高层有9~11层是杨灰层,13~15是噪音层的一说。但是主要是指城市闹事区和商业区,是因为这里环境复杂,空气不太流通而形成。 但是由于现在建筑楼层的高度都达不到标准,80、90年代的层高还算标准,现在的层高越来越低,因为每增加0.1米的层高,建筑成本就会增加,比标准低个20~30公分的KFS都是有良心的,年龄大一点的朋友知道小时候我们住的房子视野很高,现在的房子估计你跳起来就能摸着顶!因为每层的层高缩水,所以准确讲的杨灰层和噪音层平均上升了,应该是11~13是扬灰层,15~17是噪音层
全部3个回答 > -
答
眼下很多小区密集区高层住宅的中间位置有一个“污染物高密度区域”。说白了,这些楼宇的8-12楼之间灰尘会逗留其间,稍事休息,然后再慢慢“叶落归根”,在此过程中,居住者会与灰尘“同呼吸共命运”一段时间后再“吻别”。
全部3个回答 > -
答
15层以上是比较好的选择,不过**好再根据自己的生肖属性选择楼层。
全部3个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