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间距定义两相邻楼的外墙面距离。同一个小区两栋相邻的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建筑间距的控制是为了保障人们工作、生活的质量与安全,满足应该的日照时长、采光、通风、隔音等要求。2、楼间距规定房屋前后间距:普通小区居住用房可以用:楼高:楼间距=1:1.2比值计算。按照国家规定(设计规范)以冬至日照时间至少1小时(房子**底层窗户)为标准。间距是用建筑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a-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房屋上下间距:多层(4-6层及以下)与多层建筑间距为6米,多层与高层(12层及以上)为9米,高层与高层之间为13米。
全部4个回答 >多层楼间距怎么算?
135****7879 | 2018-07-15 16:02:03-
157****3652 1、楼间距定义 两相邻楼的外墙面距离。同一个小区两栋相邻的楼与楼之间的距离。 建筑间距的控制是为了保障人们工作、生活的质量与安全,满足必须的日照(楼盘)时长、采光、通风、隔音等要求。
2、楼间距规定 房屋前后间距:普通小区居住用房可以用:楼高:楼间距=1:1.2比值计算。 按照国家规定(设计规范)以冬至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房子**底层窗户)为标准。间距是用建筑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 a-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房屋左右间距:多层(4-6层及以下)与多层建筑间距为6米,多层与高层(12层及以上)为9米,高层与高层之间为13米。
3、楼间距的计算 楼间距(前后距)根据日照间距计算 所谓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小间隔距离。
4、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 如居室所需日照时数增加时,其间距就相应加大,或者当建筑朝向不是正南,其间距也有所变化。在坡地上布置房屋,在同样的日照要求下,由于地形坡度和坡向的不同,日照间距也会随之改变。 2018-07-15 16:03:54 -
138****7507 根据国家标准:
1.楼距:楼高的1倍,此为南北朝向排列的楼房间距,**大不超过100米。若东西向则为0.5倍。
2.采光权:指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享有从室外获取适度光源的权利,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权利。建设部《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修改本)第5条规定,住宅日照应符合如下标准:大寒日不少于2小时,冬至日不少1小时,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2018-07-15 16:03:13 -
136****9492 你好,一般标准如下:
1、一般旧区改造的楼距按前楼高度1.7倍的标准;
2、新建的低层建筑以内是按建筑高度1.5倍标准;
3、高层建筑执行日照分析(用专门设计软件做出分析结果),满足大寒日满窗日照2小时;
4、多层和多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也有一些特例,这要视房屋具体情况而定。 你所说的5层楼15米楼距小于规定1.5倍的规定。 2018-07-15 16:02:49 -
134****5028 1、按照国家规定(设计规范)以冬至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房子**底层窗户)为标准。间距是用建筑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 a-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也可以用:楼高:楼间距=1:1.2比值计算。
2、新建多层建筑物与相邻非住宅建筑相对的间距,纵侧面间的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倍,山墙与相邻建筑纵侧面的间距不小于10米,山墙间相对的间距不小于6米。新建高层建筑与相邻非住宅建筑相对的间距,比照相邻住宅间距**小距离的规定确定。新建建筑物高度大于10米的,新建建筑物的山墙与相邻住宅纵墙、新建建筑物的纵墙与相邻住宅山墙相对的间距,不小于10米;高度小于10米的,新建建筑物山墙与相邻住宅纵墙相对的间距,不小于新建建筑物檐高的1倍;新建建筑物的山墙与相邻住宅有窗山墙相对的间距,不小于6米或者符合消防法律法规对防火间距的要求。 2018-07-15 16:02:29
![](https://mimages.jiwu.com/images/v7.0/jlq2.png)
-
答
-
答
国家规定的楼间距标准是多少 房屋前后间距:普通小区居住用房可以用:楼高:楼间距=1:1.2比值计算。 按照国家规定(设计规范)以冬至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房子**底层窗户)为标准。间距是用建筑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 a-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房屋左右间距:多层(4-6层及以下)与多层建筑间距为6米,多层与高层(12层及以上)为9米,高层与高层之间为13米。 条式高层楼间距怎么计算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 A、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B、住宅正面间cc距,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表5.0.2-2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0°~15°(含) 15°~30°(含) 30°~45°(含) 45°~60°(含) >60° 折减值 1.0L 0.9L 0.8L 0.9L 0.95L 注: 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 3、本表指标仅用于无其它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 C、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 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
全部3个回答 > -
答
前后楼间距有何标准?按建设部的标准,房子室内空间的高度应不低于2.40米,各楼栋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楼房高度乘以0.70的系数,如果小于这个距离,就会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居民之间的生活等。按照国家关于楼间距的规定,以冬至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房子**底层窗户)为标准。楼间距是用建筑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其中a是指各地冬至日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计算:楼高:楼间距=1:1.2当然这也不绝对,因为不同区域的冬至日照时间和日照角度都不一样。如果房子本身不是作居住之用的,楼间距也没有必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对于非居住楼,根据楼房本身是多层还是高层,楼间距也有不同。楼间距不够可以退房吗?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以退房的条件主要包括约定条件与法定条件两种。法定条件一般包括: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这些情况购房者可以要求退房。约定条件指的是开发商在购房合同中约定可以退房的条件、如房产商延迟交房超过一定期限,购房人可以要求退房。因此,如果间距不合理已经影响到正常居住使用的,购房者可以要求退房。或是双方合同中有此项约定的,也可以要求退房。适当的楼间距可以保障人们生活的质量和安全等问题,所以大家在购买房屋时,一定要清楚楼间距多少,是否会影响到日后的日常生活。如果因为楼间距不足想要退房的,购房者必须楼间距不合理给自己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的证据或提前在合同中进行约定。
全部4个回答 > -
答
国家规定住宅楼**小日照间距是1、5h。即南面楼的北墙到北面楼的南墙的直线距离,称为日照间距。这是基本原则,各地根据所处地理位置有一点差别。还有一条,冬至日上午八点,太阳要照到一楼窗台以上。这就是设计住宅楼间距的标准
全部3个回答 > -
答
什么是楼间距?楼间距说白了就是两栋楼之间的距离,一般指的是小区楼房与楼房之间隔的距离我们将楼间距分为两种:一种是前后间距,另一种左右间距。前后间距主要满足通风、日照、视觉景观、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左右间距主要满足消防、交通、防噪等方面的要求。楼间距如果过小我们住的就会不舒适。2楼间距要多宽才算合理?现在开发商都会与各种噱头来吸引消费者,其中就有不少楼盘打出超大楼间距来吸引购房者,开发商一般重视楼房间距而忽略楼房高度,其实这是不合理的,一般普通小区居楼房高度越高所需要的楼间距就应该越宽。住房可以用楼高比楼间距约等于1:1.2的比例来计算。拿32层的高层来说,以69米的楼间距为宣传点,经过我们计算,一般商品房的是2.8米,32层也就是楼房高度是89.6米,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符合标准的楼间距其实应该是74.7米。3楼间距会影响到居住后的哪些细节?011、采光问题房子采光是否良好这就要看楼间距的大小,如果楼间距过小,会使房子的日照时间缩短,从而造成采光不足的现象。这样以后居住在房子里面,因为采光不足,而需要长时间的开灯,不仅会让我们多花费很多电费,房间内部长时间得不到光照以后潮湿情况非常严重,这样的话住在高层也同样会遇到底层的困扰。22、通风问题楼间距过小,不仅会对房间采光产生影响,房间里面的通风效果也不会太好,如果楼间距过小,前楼往往会对后面的楼栋的正常通风造成遮挡,这样就会使得后楼通风性能很差,这样即使选择了好户型,也不一定能保证室内的通风。33、噪音问题楼间距过小无法隔绝噪音,当工作一天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就想洗个澡,好好的睡一觉,不受外界的干扰。结果你发现回到家不仅忍受穿行于两楼之间的人和车辆等各种声音的困扰,还要受到对面楼栋里孩子的哭声、电视声等等各种噪音的打扰,这样的生活是不是想想就觉得恐怖呢?44、隐私问题楼间距过小,自己的隐私很容易被其他人看到。别说对面炒菜时能闻到味,有时还会和对面楼住户对视,可想而之有多么的尴尬。尤其对于女生而言,隐私是非常重要的,过小的楼间距会非常没有安全感。好了,相信各位购房者在看见上文的信息之后,一定会对楼房间距有更多的了解,楼间距对于日后居住体验有很大的影响,大家都应该重视起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到大家!
全部3个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