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中国的房价有很大一部分是土地价格,土地属于国有,所以不会降价。另外,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上都是银行贷款进行购买交易的,一旦发生暴跌,会影响银行金融稳定安全。
全部4个回答 >中国房价什么时候会下跌
141****3226 | 2017-03-02 09:38:00-
152****9803 目前来看,几乎不存在这个可能,房价那么高是因为地皮贵,钱全让政府捞了,不是那些个媒体吹什么炒房的泡沫,那都是忽悠老百姓的,很多城市今年一月份卖地都能达到好几百亿,而且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摆在那,房价贵,但还是会买,第二个,从阻力来说,先不考虑那些个有权的腐败的不希望房价跌从而权利的干预,第一个,成本在那,也降不下来,第二个,就算卖不出去了,当然这个情况目前还不现实,我只是假设啊,那你降价别人就会买了吗,房价目前这个高水平,你降价一点,别人肯定会观望,这不是小钱,不是手机包包早买早享受,你降,别人肯定更多的是观望,是不是还会降,肯定不会买,如果涨,买房人想的是,赶紧买,不买还要继续涨,说实话,就中国目前这个情况,继续涨价是几乎没有悬念的,降价的可能性都是渺小,暴跌那更是几无可能。 2017-03-02 09:50:46
-
153****1741 这个说不准的啦。。不过17年往下跌估计不太可能吧 2017-03-02 09:47:18
-
132****9966 三四线城市房价已经没的涨了,一二线城市房价,因为人口还有流入的原因,还能维持几年的好光景。但是,从2021年开始,中国人口开始小幅下降,并且每年下降的人口数量会逐渐增加,到2030每年减少的人口将超过500万,2040年每年下降人口数量达到1000万左右,如此大幅的人口减少,恐怕没有那个城市的房价能幸免。
当然,如果以汇率大幅贬值来缓解房价下跌,那么到时候就不是房价降不下来,其他物价都飞天了。 2017-03-02 09:41:19
-
答
-
答
中国的房市美国的股市,当世两大泡沫,美国的股市已经跌了,中国的房市还会远么。据有关方面统计数据中国的房地产总市值相当于美国+日本+欧盟房地产总市值的1.5倍,即便有政府拖市不会让房地产市场深跌,但是中国人的收入已经无力支撑这个市值巨大的市场了。总体来看,我觉得房地产未来几年会是一个稳中有降的格局,因为中国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不保证部分地区也许会有增长
全部3个回答 > -
答
2008年中国房价走势将现八大特点即将结束的2007年,中国楼市走完了近乎疯狂的一年,房价更是达到了癫狂的状态。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5%,涨幅比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自今年4月份以来,全国房价涨幅逐月攀升。6-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涨幅连续六个月创下自2005年7月扩大月度房价调查范围以来的**高水平。那么,2008年中国房价将会如何?从紧的货币政策所引发的房贷紧缩、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历史**高点(14.5)、加息的影响、90/70的进一步贯彻执行、经济适用房的大幅推出等因素的影响,将令中国楼市渐归理性,令中国房价步入下行通道。而在下行态势下的中国房价,其走势将现八大特点:一、总体下跌。今年10月以来,上海二手房交易量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与9月相比,交易量下滑幅度普遍达15%-20%,高者达30%。10月份上海住宅成交量为231.68万平方米,比9月份的309.73万平方米下降了约25%。10月份,深圳楼市成交量和房价涨幅均继续下滑。近日,广州少数楼盘居然打出了送礼让利甚至给予较大折扣的促销手段,这也是自去年广州房价加速上涨以来所没有的,该市一、二手商品房交易量比9月份均有所下降。2008年,在中央继续加强房产市场宏观调控,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廉租房的房源大幅推出将改变市场供求格局及消费预期的态势下,中国房价在总体上将是下跌的态势。二、阶梯下行。2008年年初(1至3月份),受消费淡季、观望气氛浓厚、开发商尚不会大力推盘、房贷紧缩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各地房价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跌幅;第二季度(4至6月份),受刚性需求、开发商加快推盘进度、90/70房源供应增加、消费回升等因素影响,房价将出现回稳迹象;第三季度(7至9月份),受消费淡季、需求释放、供应量增加等因素影响,房价将再次下跌;第四季度(10至12月份),受开发商促销、需求增加、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中小户型房源的增加等因素影响,房价将止跌回稳。总结看来,2008年房价将呈阶梯状下行的态势。三、偶有反弹。在2008年房价整体下行的态势下,跌幅过深的地区也将在一定时间段内出现小幅反弹。如深圳地区,2007年年底即出现较大幅度的跌幅,2008年第一、二、三季度将延续其下行格局,第四季度将会在需求积聚、投资者抛盘、开发商促销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小反弹。四、区域有别。在2008年房价整体下行的态势下,不同的区域,其表现也将各异:一线大中城市,因在前期涨幅过快,其足够的下跌空间导致其下跌的幅度也将**大;二、三线城市,因前期涨幅相对较小,故其跌幅也将小很多,甚至有的三线城市,其房价表现将会平稳或略有振荡;在同一城市,房子所处区域不同,其房价表现也将各异(以上海为例):市中心区及中环线内的房子,受开发商实力及心态、地段优势、房屋持有者心态等因素影响,将不会出现太大的跌幅,极有可能出现稳中微跌的态势;中、外环间的房子,因其目标客户群体大多为中等收入人群,而这些人群对90/70房、经济适用房等房源倾注了太多的激情和期待,加之这中、外环间的房子在前期都出现了极大的涨幅。因此,这一区域的房子将会出现**大幅度的爹幅,在2008年,甚至将出现单边下跌的态势;外环以外的房子,因其前期的涨幅就不是很大,故2008年将出现较小的跌幅。五、新旧各异。在2008年房价整体下行的态势下,新盘与二手房的表现将不尽相同。受房贷紧缩、开发商资金链的紧张、开发商拿地付全款、消费者日渐浓厚的观望情绪的因素影响,新盘将出现较大程度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跌幅;二手房则不同,受房东、投资客、刚性需求者、改善需求者的心态影响,房价将出现振荡下行偶有反弹的格局。六、租售不同。在2008年房价整体下行的态势下,房屋销售与租赁的价格表现将各异。房屋销售价格将出现阶梯下行的格局;受理性房屋消费观、投资客变售为租、新盘成交量下降等因素影响,房屋租赁的价格将出现稳中有升、稳中微跌的态势(升、跌依区域而定)。七、品牌有别。在2008年房价整体下行的态势下,不同开发商所推出的房源,其跌幅也将不尽相同。受开发商土地持有状况、资金状况、经营战略等因素影响,大型开发企业所推出的盘将会出现较小的跌幅,随实力的减弱,其所推房子的房价跌幅将加大。八、结构各异。在房价下行态势下,不同类型的房子其市场表现也将各有特点:高端住宅:房价微跌,成交量略降,成交周期延长;中档住宅:房价大跌,成交量大跌;低价住宅:房价跌幅较大,成交量小幅上升;房价微跌,成交量大幅上升。
全部8个回答 > -
答
上涨或下降都是正常的,或许20年之后吧
全部9个回答 > -
答
虽然房产品一直都是空间之下,金钱之上,但内涵与功能也决定了其保值基因的不同。再基于政策调控与市场非规范与非理性,因此在基于房价普涨环境下购置的大量房产,将因为房价普跌出现速度与力度不同的贬损。其中以下四大类房子**容易在房价或其预期发生普跌环境下遭遇贬损。 一、地王身边的成品房 原因之一,地王出现让存量地存量房重新评估,以新房换价来获得更高的售价; 原因之二,地王旁边的房子会因为地王的出现,重新定位,带动豪宅类似的档次提升,但实质并没有提升,价格反而上去了; 原因之三,地王出现后区域品质档次提升后,成品房装修标准水涨船高,其中装修成本部分**易贬值; 原因之四,地王的出现与城市未来规划发展有关联,开发商出手重的区域都是城市的中心或交通要地,前景与钱景相互作用后才产生必欲得之而后快的地王,而毗邻楼盘会将该地王产生的诸多背景转化为涨价基因,从而将未来透支到房价中; 原因之五,地王往往与规模与配套挂钩,周边楼盘极可能将该地王可能的配套纳入考虑范围而计价。 二、轨道旁边的公寓房 与地王身边的原因之四有关,轨道交通是城市化过程中带动房价上涨的主要诱因但不是主因,是开发商将未来进行透支并转嫁于消费者身上的结果。 为什么轨道旁边的公寓房容易受损而其他象高档商品房与中低密度的住区不易贬值呢?主要是因为轨道因素带动房价上涨没有地王的影响那么大而明显,相反,轨道旁边的公寓房往往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开发,而公寓形式集中为一些有实力的大开发商所为,建筑细部与产品品质的提升带来出售价提高,实际这些提升房价的因素在房价普跌环境下,品质与细部差异被剥离,剩余的就是地段价值,而轨道交通能否提升地段价值还依赖于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以及旗舰商业是否引进,未知数比较多,故贬损容易。 三、高房价时期的高层塔楼 早期的商品房现在看来都是精品,因为他们在密度、高度、覆盖率与绿地率方面与现如今的高档商品房指标类似甚至超过。 产生于高房价时期的塔楼则类似建筑垃圾,完全是为了稀释楼面成本与提高利润所为,并不是开发商基于用地效率以及提高集约程度所做出的。 而在房价剧涨时期,房子的投资功能被无限夸大而其品质内涵与其他与**相关的因素没有被投资者所考虑或考虑不全,由此决定在房价普跌时期这些房子面临出手难而宜居性差,出手完全受制于价格因素等不利方面,从而导致这类房子易出现贬值或相对性贬值。 四、投资性公寓 这是指违规销售的一类产权式物业,基于高房价,开发商对这类产品均开出了较丰厚的回报,用以带动房子销售。现在看来,投资人是赚了,开发商是赚了,但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房价会随着地价上涨或地段而**,一旦出现普跌的情形,投资回报从哪儿来? 商业入驻者可以放弃装修与前期形象费用选择退出,但承诺与投资人的现实回报的基本信托却成了空中楼阁,自然受损面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