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蓝鼎棠溪人家:中国文人难舍的园林情怀
2017-11-14 10:19园林在中国建筑史上地位特殊,且常常由文人,画家参与造园,所以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对于园林就有一种难舍的情怀。
中国园林讲究“舒处之去由,察水之来历”,谨遵“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法则水系,无论大小,必曲折有致,同时也讲究“聚则通阔,散则萦回”。
造园过程是文人,画家和匠人共同参与的,前两者可合并。既然有文人参与其中,必然少不了晦涩和隐喻。造园的原则,师法自然和非对称,有这种准则就决定了整个造园过程琢磨不透,西方的如拉丁式的轴线体系其实就是在无数的平面可能中摒弃除确定的轴线外其他的无数种平面可能,无法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相提并论。
有些时候为了表示山脉贯通,还特意贴墙叠山,好似山脉遇墙,破墙而入。掇山时山石之间的结合,也有安、连、接、斗、挎、拼、等多种手法。中国的园林把山喻为全园的骨骼,可见山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
园林雏形是为了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例如秦汉上林,楚章华台,但这些仅用于娱乐,并未有风雅之用途。然后相继出现了曹魏的芳林园,南朝宋的芳林园,齐的新林苑,隋炀帝的平乐园,唐的芙蓉园和杏园。
园子每一个朝代的更迭风格也有所不同,其中以东晋*为风雅,唐之后愈发世俗,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包含了出世的意味。宋徽宗营建艮岳,规模之大,只有清朝颐和园能媲美。元造园上都、修万岁山于大都,明西苑,清热河、圆明、长春、万春三园,后倾一国之精华,建颐和园。颐和园两毁两建,仁寿殿为*,谐趣园依畅春园手法。
“然布置疏密,忌排偶而贵活变,此迂回曲折之必不可少也。造园如作诗问,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忌堆砌,*忌错杂”。疏密的空间被按照某种既定的方式排布组合,呈现出一条或几条设定的路径。正如拙政园的路径描述“侧看成峯,横看成岭,山回路转,竹径通幽?”侧与横是在不同的观景点,回、转、通则是代表不同的游览路径。加入了时间的维度,三维的空间表达出不同的观赏角度,“前后掩映,隐现无穷。“重现、静谧、惊奇、无穷”游园的感观体验因此精彩纷呈。
“侧看成峯,横看成岭,山回路转,竹径通幽,前后掩映,隐现无穷,借景对景,应接不暇,乃不觉而步人第三境界矣。”路径带来丰富的空间感观体验,在应接不暇中,不觉进入第三境界“眼前有景”。此景可以无所不包又是少有的,即胜景所在。胜景代表一种至极的精神空间,也是园林的点题之处。胜景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方面。
物质层面,胜景讲求对山水画规律的探索和重现。《园冶》中多次提到对“画意”的追求,计成造园掇山之时,参照荆浩、关同的画,而所成园林“宛若画意”。园画同构,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胜景大有深远不尽之意,层次丰富。《林泉高致》有“山有三远,自山下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园记所载,拙政园之胜景,梧竹幽居旁,近水两边的建筑参差可见,还可远望园外西山的高塔而不见园墙,前后掩映没有尽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恰合山水画中深远之意境。
游人所“不觉”正是造园者的“自觉”,体现园林匠心的正是这种“自觉”,总体布局安排前期的铺陈和胜景的设置,兼容并蓄,才能达到“其经营位置,无毫发遗憾者也”的至高境界。“三境界”之间的关系“盖为园有三境界,评定难易高下,亦以此次第焉” , “次第”一词可见三境界为递进关系。 “于疏密、曲折、对景三者,由一境界入另一境界,可望可即,斜正参差,升堂入室,逐渐提高,左顾右盼,含蓄不尽。其经营位置,引人入胜,可谓无毫发遗憾者矣。”
传承中国建筑 复兴国粹瑰宝
以“隐逸”为设计灵魂
承载以当代山水意境为精神诉求的价值观
师法拙政园,盛世东方境,致敬中国的传统园林
棠溪人家,隐逸情志,共赴风雅。
岳阳棠溪人家电话:400-7055-111 转 8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