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屋网

人文十八总——从《竹枝词》中看湘潭十八总

2021-10-21 11:46
湘潭买房交流群-67群(406)
加入群聊

清初有《谭城竹枝词》。记录当时湘潭城的社会生活和民情风俗。品读《竹枝词》,越发的发现,湘潭的文化就聚集在十八总沿线,“金湘潭”、“小南京”、“湖外**壮县”又活生生地凸现出来,那一首首《竹枝词》如一幅幅风俗画,从这里仿佛又听到了高亢低徊的歌吟声,悠扬清脆的竹笛声,铿锵有力的小鼓声。

图片

上湘广货下湘盐,

舟到湘潭尽换添;

通济门前神福酒,

倒把子直过荆灊。

图片

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称:湘乡为上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下湘,共为“三湘”。此处是把湘水上游称作上湘,而下游则为下湘。广货即广东运入的日用百货,至今广货盛名不衰。盐为淮盐,清代食盐是官卖,商人凭“盐引”经销。那么,此时的湘潭则是百货船、盐船交汇的地方。加之从长江入湘江的船到此难于再逆水而上,卸货、换货成为上行船的必然操作。而下水船由于船小难以越洞庭、入长江,也需在湘潭卸货、换货。湘潭还是邻近各县土特产集中装箱出口的装箱地。清人容闳在所撰《西学东44浙记》中写道:“湘潭,亦中国内地商埠之巨者,凡外国运来货物,至广东上岸后,必先集湘潭,由湘潭再分运至内地。又非进口货为然,中国丝茶之运往外国者,必先在湘潭装箱,然后再运往广东放洋。以故湘潭及广州间,商务异常繁盛。”由此湘潭获“金湘潭”之美誉。湘潭水上运输十分繁忙,光绪刊《湘潭县志》曾描述道:“自杨梅洲至小东门岸,帆樯舣集凡二十里。”可见湘潭在清初是湖南的商务中心,又是货物转运枢纽。

图片

水门巷外彩灯摇,

总里灯来大埠桥;

不羡九衢行火夜,

而今五月赛元宵。

图片

宋代,涟水畔出土一石碣,无题、无作者。当时认为是褚遂良贬潭州、过湘潭所作,故名《湘潭偶题》,诗文为“远山崷崪翠凝烟,烂漫桐花二月天;踏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竹枝词》中“不羡九衢灯火夜”,即套用褚遂良诗而来。五月有灯会能与元宵灯会媲美的,那就是天符庙的庙会,庆祝“天符帝君”生日。湘潭有两座天符庙。大天符庙,乾隆刊《湘潭县志》称其在十一总雨湖头。又称发源殿或下天符庙。其神像为明代湘江水涨漂来的,市民以为吉利,遂建庙祀之(其址今为雨湖区政府所在)。另一为上天符庙,年岁较大天符庙早,在十三总后街,新梁街北口与解放路之间,约为今湘潭饭店处,为众工商公所。庙分十八堂,规模宏丽。两庙祷神灯会亦十分艳丽,斗巧争妍,花样百出,因其有众工商户资助,所以每逢五月,龙舟赛后,天符庙灯会开始,以至《竹枝词》赞叹“五月赛元宵”,指的是湘潭灯会盛况。

图片

不使城喧接市喧,

生湘门静锦湾繁;

桥西晒网鱼虾埠,

洲北飞帘竹木屯。

图片

明代中期,湘潭市肆已从燕子桥(东岳庙侧)**锦湾。市内商业极其繁荣,有“小南京”之称。城中渐成行政中心,即县衙门所在地。王间运曾说:“城中当乾隆前犹多士大夫宅第。”“城中凡三千户,栋宇整峻矣。”又说:“城总街分十总,人肩摩,夫担争,行者不遑趾,居者不暇餐。”清初关闭生湘门(因其非正式城门,为一便门),历代县城图均无此门,六城门为大县建制,县令不敢违例。生湘门关闭后,城内的喧哗与总市的繁盛不再呼应。此时由城内去总市只有两条主道,一出通济门经八总(半边街)过大埠桥上九总;一出瞻岳门左拐经油榨巷入九总,或出城门走后街(今瞻岳门街)经鳌鱼池,过雨湖平水桥入十总,或再向前,走马家嘴经大同街到十二总。总市一带经江西等各帮商人经营,已十分繁华,九至十二总成为药材市场:锦湾(今称八仙桥)成为谷米市场,帆樯舣集,大船可装万斛,直放长江。

建筑面积约178-252㎡江景别院 臻席竞藏

建筑面积约23-47㎡临街文旅商铺 全城热售

过往动态
买房交流群 3037 人正在讨论湘潭楼市
湘潭买房交流群-67群(406)
所属楼盘
十八总湘江图 效果图
十八总湘江图
雨湖 丨 建面180-250㎡
25000元/m²
在售 住宅 品牌地产 配套成熟
买房群
看了这么久,立即咨询售楼现场优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