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二套房,需要**6--78成,贷款利率上浮1.1倍,二套房需要交纳全额契税3%--4%,还有印花税万分之五,手续费几百元,以及住房维修基金2%--4%。
全部4个回答 >夫妻名下一套房,08已清贷款,孩子满18岁,买第二套房**多少?先生有住房公积金,
143****7516 | 2014-04-13 17:59:54-
137****0712 1、政策
重庆买二套房,只要是第一次使用,享受首套房政策
2、额度:
大部分城市都规定了单笔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高额度,比如重庆个人单笔住房公积金贷款**高额度为40万元;广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个人**高额度为50万元,北京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高是80万,如果评级评到3A级别的话**高可以到80万*(1 30%)=104万
其次,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高不超过房款总额的70%;
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公式:
借款申请人及配偶公积金个人月缴存额之和÷实际缴存比例×12(月)×0.45(还款能力系数)×贷款期限(**长可贷年限)
若夫妻双方缴存比例不一致的,按比例较高的一方确定实际缴存比例。
不高于按借款申请人及配偶还款能力确定的贷款限额。
申请公积金贷款还应满足月还款/月收入不大于50%(其中:月还款包括已有负债和本次负债每月还款之和)。 2014-04-13 18:12:09
![](https://mimages.jiwu.com/images/v7.0/jlq2.png)
-
答
-
答
名下有一套房买第二套房在购房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影响的,特别是如果打算贷款购房的话,想要申请贷款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情,如果是全款买房,只要符合当地购买二套房的要求,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影响。1、在购房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该地区购买二套房的资格,有些地方的,外地户籍购房者不允许购买二套房,比如说像北京、上海外地户籍的家庭,只能购买一套住房。2、购买第一套住房的时候,如果使用了住房公积金贷款,在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时候,住房公积金贷款还没有还清,就只能够使用商业贷款。3、如果第一套房是用商业贷款购买的,正在抵押,第二套房可以用公积金贷款购买。4、如果第一套房是用商业贷款购买的,正在抵押,第二套房可以用商业贷款来购买,但是首付款会提高,而且贷款的利率也会上浮10%左右,具体要看银行的审批。5、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时候,契税就无法享受优惠的政策,房屋在出售的时候像个人所得税,也就不能够再享受满五唯一的政策。买第二套房需要注意什么1、跟银行详细了解一下贷款购买二套房的相关规定,其中包括首套房贷利率、二套房贷利率、新商品房利率、二手房利率等。2、具备当地的购房资格,同时提前到银行了解一下贷款的方法和所需要准备的首付款额度。3、在签署购房合同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一下条款。
-
答
房贷首套房**比例为20%-30%,二套房**比例为50%-70%,执行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1倍。各地区**比例会有差别。一手房按揭套次、实际按揭利率、按揭成数及按揭年限**终以银行审批为准;(一般情况下:首套房贷,普通住房**不低于30%,执行基准利率;二套房贷**均不低于60%,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三套房不准入目前贷款买房,在购买新房与购买二手房时,贷款**的计算有较大区别。办理新房贷款时,**款是按照购买时的市场价作为参考,并根据个人贷款次数和个人贷款的信誉程度进行多方面的审核来制定贷款比例。
全部3个回答 > -
答
孩子未成年不行
全部33个回答 > -
答
第一套是公积金贷款已还清,第二套房商业贷款不可以做首套。 首套房,是指购买仅拥有一套住房(以国家对首套房的的认定标准)。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我国城市居民购买第一套住房享有按揭贷款利率优惠和**低**比率等优惠政策。 所谓的“首套房”得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买房人年满18周岁; 买的房子是90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住房(90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住房是享受契税税率1%的优惠); 购房人名下没有单独或与他人共同购买的住房。不过与父母一起购买的、按照房改政策购买的、通过继承遗产或拆迁安置获得的住房除外。 房产局执行个人购房标准,财政部房产新政规定,对2008年11月1日及以后签订购房合同,并首次购买面积在90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住房,契税税率暂统一调整到1%。这一契税优惠规定的三个前提条件之一,便是享受优惠的商品房必须为业主的第一套住房。 界定首套住房房产局和财政局给出了答案。查询首次购房信息,以购房合同中的购房人为查询依据。受理个人首次购房信息查询时,需审核查询人身份证明、商品房预(现)售合同或存量房买卖合同(本人不能亲自查询时,受托人应提交本人身份证原件、委托人身份证原件)。 以购房人为单位,基于购房产权信息系统的界定标准,规定在产权登记信息库中,无产权登记记载的,或者有产权登记,但是产权来源是自建、继承、赠与、房改、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的,都属于首次购房,房产局产权市场处将给予出具《首次购房证明》。
全部4个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