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屋网

买房看规划!西昌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来源:吉屋网   2021-01-19 09:44:24
凉山买房交流群-28群(425)
加入群聊

中共西昌市委关于制定西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1年1月6日中国共产党西昌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个五年,也是西昌建成攀西地区现代化国际性中心城市极为关键的五年。中共西昌市委九届九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州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分析“十四五”时期西昌发展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新征程


1.“十三五”时期西昌发展的主要成就。“十三五”时期是西昌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的五年,是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西昌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总书记对西昌市“两个整体提升”的殷殷嘱托化为奋力攻坚的强大动力和善作善成的自觉行动,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奋发有为推进各项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2.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二〇二〇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近600亿元,多次成为四川*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县(市),成功创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乡村振兴先进县”。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顺利实施,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力度前所未有,城乡环境显著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全面依法治市取得重大进展,平安西昌建设成效明显,扫黑除恶、风险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党的全面领导显著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经过艰苦不懈努力,“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西昌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西昌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阶段性特征。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全国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全省全州来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四川发展的战略动能将更加强劲、战略位势将更加凸显、战略支撑将更加有力。随着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乡村振兴、“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等战略深入实施,凉山发展支撑将更加有力、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发展机遇更加凸显。从西昌自身来看,西昌在资源、生态、旅游、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已经具备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的有利条件。未来五年,西昌发展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西昌经济社会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西昌作为全国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方阵的角色定位没有变。总书记对西昌发展给予亲切关怀,对西昌给予了“整体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水平和居民文明素质”的殷殷嘱托,为西昌发展确立了新目标、寄予了新期望、注入了新动力。同时,西昌发展仍处于负重前行、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思想解放不够,产业结构不优,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产城融合不紧密,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防范化解风险任务艰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还有不少短板。面向未来,全市上下必须胸怀两个大局,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握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面完成“十四五”时期的宏伟目标。


3.“十四五”时期西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州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省委、州委关于新时代西昌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总书记“两个整体提升”殷殷嘱托为战略遵循,以建设攀西地区现代化国际性中心城市为战略目标,以“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治理优市”为战略路径,以城市提能、产业升级、交通突破为战略重点,以深化改革、依法治市、党建引领为战略支撑,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开好局、起好步。


4.“十四五”时期西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锚定到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立足西昌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综合考虑发展环境和阶段性特征,统筹当前与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名中争先进位。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双百”城市初步建成,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迸发新活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能力不断增强,安宁河谷综合开发取得重大成果。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钒钛新材料、钒钛钢铁等产业实现提档升级,现代制造业创新发展引领区基本建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形成势,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文旅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消费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第三产业占比稳步提升。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加快推进。


——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西昌的国际知名度、影响力与区域形象不断提升,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构建,基本建成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交通枢纽。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环境整治效果显著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邛海生态修复与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美丽西昌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民生保障迈向新高度。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全面建成,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


——城乡治理取得新进步。自发搬迁等区域性特殊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基层治理水平大幅提升,社会治理总体效能持续增强,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法治西昌平安西昌建设深入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市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迈上新的大台阶,在全省全州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范例,全面建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文化强的攀西地区现代化国际性中心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景象初步呈现。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新优势明显增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经济更加发达,生态立市的愿景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美景。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治理优市的目标全面达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5.“十四五”时期西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推动“十四五”时期西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重点把握好以下要求。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建设。坚持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市、全面从严治党,确保“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西昌落地生根,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坚持以落实国家、省、州重大战略为牵引。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一通道四基地一屏障”建设等国家、省、州重大战略,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服务全国、全省、全州中发展西昌,推动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整体提升。


——统筹推进发展、治理和民生。坚持全局视野,增强系统观念、加强整体谋划,以发展牵引治理,以治理保障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价值取向,以发展之举增进民生福祉,以治理之效破解民生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


——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积极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有机统一,促进绿色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优势。


——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加强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系统构筑安全防线,妥善防范化解各种风险,为现代化建设筑牢安全保障。


二、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加快建设攀西地区现代化国际性中心城市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集聚辐射能力、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打造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6.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构建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依托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高起点规划攀西地区中心城市,推动空间结构调整、经济地理重塑。重点规划安宁河谷综合开发,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加快城市发展由邛海时代迈入安宁河时代。依托铁路、高速、国省干线、重点景区建设重点城镇,构建“一体两翼多点”的城镇发展格局。完善空间规划体系,推进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有机衔接。


7.建设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围绕建设“双百”城市目标,推动形成“西进、南拓、北提、东控、中优”区域错位发展新格局,构建疏密有致的“树状”城市空间格局。统筹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稳步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加快老城疏解提升,实施古城墙保护,系统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基础设施亲民化、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抢抓高铁经济机遇,加快建设西昌新城,构建“两轴一带、一心四区”总体格局。加快发展城东南片区,引入高品质项目,形成高端要素聚集的城市组团。


8.加快完善城市功能。顺应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需要,完善现代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打造宜居城市。充分发挥“主干辐射”作用,加快核心产业和要素集聚,加快建设产业发展高地。加快发展新消费,构筑新场景,积极扩大有效需求,打造区域消费中心。采取“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造一批教育名校,完善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建设区域文教科创中心。加快医疗科研平台建设,着力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软硬件水平,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积极探索公园城市建设,基本建成东、西、海三河生态功能圈。


9.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构建以中心镇、重点镇、特色小镇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深入推进产镇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不断增强小城镇承载能力。继续推进绿化、照明、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包容性发展便民服务体系。完善“两隧六路二十四桥七连”城市主干路网骨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打造“1+4+5+N”城市生态圈。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城市生活的需要。



三、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建设攀西地区现代绿色优势产业集中发展区为引领,构建创新引领、要素协同、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发展动能转换,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10.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推动工业园区扩区升级,实施高端化特色化发展,持续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立足区域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序推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国家级高新区创建。重点发展钒钛新材料产业,打造以钒为主的全钒电池产业链,培育壮大钒钛装备制造、钒钛生产专用设备制造和钒钛医疗器械制造,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钒钛产业全链条供应体系。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光伏等优势产业,将地方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加快发展航天航空、生物医药等战略产业,形成更多新增长点、增长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发展基地”模式,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11.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优质水稻、玉米制种、特色水果、精品花卉、地方水禽、生态畜牧、绿色蔬菜等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北花南菜中部果,高绿坝错产相融”发展战略,按照“园区+基地”模式,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国家、省、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打造新型多层次循环农业生态系统。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力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培育一批农产品初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深入实施“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组建产业化联合体,把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1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转型升级优势核心行业、壮大提升支撑行业,加快培育新兴行业,构建具有西昌特色的“4+4”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壮大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业贸易、现代金融等4大支柱型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积极推动泛科技、大康养、大餐饮、泛服务等4大成长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大力发展电商和信息服务产业,推动电子商务赋能优势产业,建设民族地区电商和营商高地。重点发展医疗、体育、教育、文化、会展等公共服务业,积极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积极发展金融服务,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13.打造阳光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做强做优旅游首位产业,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一核驱动、一带串联、两翼拓展”全域旅游发展总体格局,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魅力中国城金字招牌,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成渝地区阳光康养旅游“后花园”。完善康养产业布局,加快建设换季办公总部基地。全面构建康养产业服务体系,以邛海旅游度假区为核心,以高端时尚业态、运动休闲体系、特色产品体系、生态旅游模式为重点,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构建智慧化旅游服务,提升旅游发展品质。积极融入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带建设,巩固和深化成雅攀旅游经济带核心支撑地位。



四、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推动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协同发力,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14.构建内联外畅交通运输体系。认真落实交通强国、强省、强州工作任务,构建“高铁突破、高速成网、干线升级、机场扩能”互联互通立体交通格局,建设交通强市。完成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扩能改造工程,争取将宜西高铁、新成昆高铁纳入国家铁路“十四五”规划并开工建设,重点推进青山机场扩能建设,加快推进西昭、西香、西宁等高速公路建设,建成菜子山大道西延线、宁远大道西延线,开工建设绕城公路(南环线)、南山隧道等一批重大骨干交通项目。加强城市疏堵保畅治理,打通交通“大动脉”,畅通城市“微循环”。提档升级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加快美丽乡村示范路、通组入户道路建设,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路网。加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创建,全面推行“路长制”。全面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服务水平。


15.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大桥引调水、东河水库项目建设,启动马厂水库、东河水库水源保护地工程,积极推动邛海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城区三河六岸综合整治等水生态文明项目,加快推动安宁河防洪治理工程和重点山溪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落地实施,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水利血防工程、治涝工程、抗旱应急水源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生产基地、产业园区灌溉水源建设和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配套改造、骨干渠道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托东西海三河智慧水利平台扩展重点水利、防洪、水保等领域智慧水利建设,着力健全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构建节约高效、承载有力的水安全体系。


16.统筹能源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能源开发和送出通道同步建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和输送体系。积极推进输气管网建设,持续抓好光伏扶贫、农网改造等民生工程,提升能源服务水平。加快建设5G和光纤超宽带“双千兆”网络,推进跨行业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稳步推进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促进西昌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抢先布局区块链,打造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区块链试点平台。依托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积极争取一批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地西昌。科学布局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



五、积极抢抓战略布局机遇,加紧建设攀西开放经济高地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升在更大范围集聚和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将西昌建设成为区域性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17.畅通南向开放门户通道。围绕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交通枢纽,构建“一环一绕一高铁一口岸”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积极融入、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多式联运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多式联运服务标准化,加快培育能够提供综合运输服务的物流市场主体,增强促进双循环的综合运输能力。推动枢纽经济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加快西昌西站高铁枢纽经济区建设,打造涵盖商务商贸业、教育培训、文化旅游、高新技术等现代城市产业集聚区。推动青山机场空港枢纽经济区建设,加快集聚航空运输、航空物流、临空现代服务业等与空港关联度较高的重点产业,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临空经济示范区。


18.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抢抓国家、省、州重大战略交汇实施带来的发展机遇,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协作共兴的区域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协同协作,高质量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围绕关联性强、契合度高的装备制造、新材料、旅游康养等产业项目,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补齐建强产业链。积极对接攀枝花、雅安等相关区县,稳步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改革试点工作,建成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成为国内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科学开发的示范区。深入落实“一干多支、干支协同”战略部署,发挥西昌“主干辐射”作用,推进与相邻县的协调联动,聚焦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代农业、阳光康养等重点领域,共同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线路和区域品牌,推动形成安宁河谷综合开发新格局。


19.加快全域全面开放步伐。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提升对外开放通道、枢纽和平台能级,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框架合作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强化对外贸易企业引进培育,积极推进口岸机场建设,实现对外开放突破性进展。健全完善招商机制,构建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投资促进工作体系,大力推进招大引强,吸引大型企业*西昌。积极参加进博会、西博会等重大展会和投资促进活动,依托特色优势农产品,打造攀西农博会,依托西昌新城建设,打造康养产业博览会,创建西昌特色博览品牌。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在文化、旅游、艺术、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人文交流互通,为开展经贸合作奠定基础。



六、全面推进深层次改革,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


20.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攀西经济区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为主要载体,加快省级高新区创建,培育形成以钒钛产业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探索产业创新共同体模式,协同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钒钛钢铁、生态康养、生物医药、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优势特色产业,探索“研发设计在成渝,转化生产在西昌”等合作模式,构建跨区域产业创新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作体系,推进先发地区科研成果的本地产业转化,抢占产业创新发展制高点,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21.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全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实施分类支持性电价。重点实施国资国企、要素市场、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积极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入市,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入推进财政改革,构建财政事权清晰、服务社会公共需要、管理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体系。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统筹推进农村产权“多权同确”,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国家级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开展“田长制”改革试点。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持续稳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


全面推进园区体制改革。整合西昌太和工业园区并入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加快推动西昌钒钛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州市共建、委托管理,扩权赋能、独立运行”的管理体制。明确园区党工委(管委会)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合理划分园区事权财权,围绕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等主责主业,构建“组织管理高位高效、推进协调快速便捷、执行监督分离分开”的运行机制。不断强化人才支撑、财政政策支撑和土地要素支撑,努力把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建设成引领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开放合作的主平台。


2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以市场评价为*原则,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打造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管理,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攻坚“一网通办”,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更新公布“*多跑一次”和全程网办事项清单,落实重点项目“一次委托、全程代办”机制,优化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稳妥实施事业单位、法定机构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等专项配套改革。



七、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统筹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建设幸福美丽乡村。


23.全力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坚持走产业振兴、质量兴农之路,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三农”领导干部年轻化、专业化,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各界人才投身西昌乡村发展,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加强对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等乡村优秀文化的保护研究和转化利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加快文明村镇创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大力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稳步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24.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大对已被列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村庄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或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工作,形成完善的传统村落保护机制。全面实施旧村改造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美丽西昌·宜居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住房质量和功能,着力补齐乡村水、电、路、气、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实施安全饮用水水源保障性工程建设,提高农村饮用水水源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农村集体企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优化乡村*、医院、图书馆等布局,在物流节点乡镇和大型集中安置点规划建设一批农贸市场、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微型商贸综合体”,着力推进乡村生活便利化。适应绿色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25.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县乡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保障进城农民权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推进城乡要素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和城乡公共设施联动发展。妥善解决好自发搬迁户就业、就医和子女入学等问题,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安全氛围。


26.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全面巩固扶贫成效,建成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继续实施通讯扶贫、生态扶贫、水利扶贫、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持续改善相对贫困地区生产发展条件。完善贫困群众收入增长机制,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常态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对返贫和新致贫苗头及时预警、迅速补短。加强脱贫攻坚项目资产管理经营,支持实施“三资”管理委托代理,鼓励从运行规范、实力较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择优选择经营者,发展壮大经营性资产,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八、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让西昌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新鲜、环境更优美。


27.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西昌。全力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持久战和攻坚战。深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城市黑臭水体、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防治,加强白色污染治理,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城乡空气质量、江河湖库水质全面改善。实施全域无垃圾攻坚行动,推行垃圾分类投放处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继续推进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补齐固体危险废物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置能力短板,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加强环境风险管控。加快泸山生态修复,强化生态保护体系建设,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邛海生态修复与治理,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 


28.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与水平。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督察考核,加强生态环境监管网络和预警指挥体系建设,推动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严格环境执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推行“林长制”,建设一批国家储备林基地。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重点生态工程,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水土保持,继续开展大规模绿化西昌行动。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和“两山”基地示范创建。


29.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行和倡导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实施节能节水行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问题,实施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创全民参与的“绿色+”时代。在公共领域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推进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建设,倡导低碳绿色出行,加快构建与大城市相适应的绿色交通体系。



九、加快公共服务普惠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人民更加充分分享发展成果为根本目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0.积极促进就业增收。强化就业服务水平,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创业帮扶力度,帮助指导各类创业园区做大做强。深入开展劳动者权益维护行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建成省级示范区,努力争创国家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抓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解决更多劳动力输出与就业问题。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31.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全民参保计划成果,推进社保转移接续,落实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形成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城乡*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供养制度,提高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保障水平。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全面落实儿童福利保障政策,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健全退役军人保障制度。做好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参与慈善活动。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提高保障性住房配租配售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探索发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地产等新业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32.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打造一批攀西地区一流*,塑造教育金字品牌,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序推进*向乡镇、*向中心城镇、*向建城区适度集中,职业教育向园区集中。持续实施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基础教育补短提升工程,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高水平普及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合作,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办好特殊教育,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实施教师队伍增量提质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健全*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化“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推动全民学习使用普通话。


33.加快建设健康西昌。深入实施健康西昌行动,推进四川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建设。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继续优化医疗卫生结构布局,建立西昌市人民总医院,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加强妇幼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深化医疗、医药、医保联动改革,规范社会办医。积极发展智慧医疗,推动卫生健康全面数字化转型。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全科医生建设,提高基层医生待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体育场馆、健身场所和设施建设,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传承创新发展民族体育活动,积极举办、承办各类体育赛事,推进文化体育健康融合发展。


34.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推进感恩奋进教育,凝聚发展合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加强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身边好人等典型人物宣传。推进公民道德建设、诚信社会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融媒体中心。打造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传媒影视、创意设计、现代时尚、音乐艺术等产业。推进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办好凉山彝族传统火把节、大凉山国际戏剧节、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等节会活动,提升特色文化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


35.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快制定吸引外来人口的优惠政策,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深化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以及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试点,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公办养老供养能力,支持民营养老服务发展,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法维护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低收入者等群体的合法权益。增强青年教育服务质量,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发展。



十、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法治西昌平安西昌建设水平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安全发展始终贯穿西昌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与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治理和安全保障体系。


36.纵深推进法治建设。坚持法治西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构建“党委领导、系统推进、部门负责、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法治工作格局。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责任人职责,健全党委领导和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政府依法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工作制度和衔接机制。深入推行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12309检察服务、“八五”普法,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加强和规范法律服务。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行政执法制度全覆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全社会形成崇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37.持续推进平安西昌建设。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开展反分裂、反邪教、反恐怖斗争,积极维护国家粮食、能源、生物、公共卫生安全,坚决捍卫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构筑城市安全预防体系,把安全风险化解在成灾之前、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筑牢城市安全防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守食品药品和质量安全底线,强化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深化综治中心建设运用,强化源头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化“枫桥经验”西昌实践,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持续提升信访工作水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健全扫黑除恶常态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建立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排查机制,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强平安西昌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平安建设智能化水平。


38.持续提升城乡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强 “疏堵保畅” 城市治理,打好三年行动攻坚战。持续开展易地帮扶搬迁、水电移民的后续管理工作,依法依规治理自发搬迁行为。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毒品源头,建好用好“绿色家园”和乡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倡导健康文明婚恋观、生育观。推进生育秩序整治行动,培树“少生、优生、优育”婚育新风。深化街道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社区服务供给。探索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建立治理长效机制,提高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建设。


39.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应急避难场所、救灾物资储备库、水陆空立体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等领域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深化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行动,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专业化队伍建设,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水平、现场救援能力和整体防治成效,坚决扭转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被动局面。加强综合应急指挥中心、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系统建设、反恐防暴应急战训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灾害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遏制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特大安全事故。



十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40.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省委、州委各项决策部署在西昌落地落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政策措施的工作机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分析和精准研判,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发挥各级党委(党组)、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积极探索符合西昌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对公权力特别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制约和监督,深化政治巡察,持续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41.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开展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和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为西昌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创新完善新时代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机制,凝聚人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主战场。


4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使西昌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开展乡土人才培育行动,培养一批管理人才、乡村工匠、农村能人。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在培养干部的志气、才气、正气、锐气、大气上下功夫,加快涵养西昌干部精气神,大力发现培养选拔年轻优秀干部,优化干部刚性结构,用好用活各年龄段干部。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


43.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州委决策部署,按照本次全会精神,高标准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落实本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拿出可执行、可操作的实在举措。健全政策协调、工作协同、责任落实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跟踪问效,加强督促考核,确保“十四五”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市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和说明

“一干多支、干支协同”:支持西昌建设攀西经济区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安宁河谷同城化发展区、凉山南向开放一体化发展区、大凉山脱贫奔康示范区、凉山北向联动发展区、大香格里拉农文旅绿色发展区,充分发挥以西昌为中心的安宁河谷发展“主干”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和各区域经济板块“多支”联动作用,加快构建干支协同发展新格局。


“一通道四基地一屏障”:“一通道”即建设四川和成渝地区南向开放重要通道,“四基地”即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低碳能源生产基地、新材料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阳光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一屏障”即筑牢绿色发展生态屏障。


“一体两翼多点”:“一体”即安宁河谷城镇一体化地区推进同城化发展水平,“两翼”即西翼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东翼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多点”即实现主城集约高效与小城镇特色化发展。


“两隧六路二十四桥七连”:“两隧”即胜利南路下穿南山隧道、航天路下穿南山隧道,“六路”即宁远大道、菜子山大道、长裕路、航天路西延、胜利路西延、结合S219改线连接北环和胜利路西延区段道路,“二十四桥”即跨海河-京昆高速-安宁河等二十四座桥梁,“七连”即机场路南延连接南环线,长裕路北延、长安南路北延、航天路北延、望海大道北延、春城大道北延、小渔村大道北延连接北环线。


“1+4+5+N”城市生态圈:“1”即安宁河生态旅游长廊,“4”即构建绕城高速环线生态保护圈、邛泸景区城市中央公园生态圈、东西海三河功能生态圈、沿市域山际线生态修复圈,“5”即航天大道东延线至川兴到昭觉、大箐到普格、小庙至太和西昌西站、机场路景观工程、南山大道到袁马路五条进出口通道打造成为生态绿色的走廊,“N”即建设若干条城市生态道路、若干个城市生态公园,继续推进生态小区、生态村、生态家园、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等创建工作。


“两轴一带、一心四区”: “两轴一带”即以宁远大道西延和菜子山大道西延形成的两条发展轴,安宁河阳光休憩生态带,“一心四区”即日月湖绿心,产教研区、行政文化区、文旅体康区、高铁站前区。


“4+4”现代服务业体系:泛科技、大康养、大餐饮、泛服务等4大成长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业贸易、现代金融等4大支柱型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一核驱动、一带串联、两翼拓展”:“一核”即优化西昌旅游发展核,以邛海旅游度假区和西昌城区为核心,“一带”即做强安宁河谷旅游产业带,“两翼”即壮大螺髻山生态旅游区,以螺髻山风景名胜区、安哈彝寨仙人洞景区为主体。


“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一环一绕一高铁一口岸”:“一环”即绕城公路环线,“一绕”即利用(市境内)G5京昆、G7611西昭、G7611西香高速,形成西昌绕城高速环线,“一高铁”即宜宾到西昌至攀枝花铁路,“一口岸”即推进青山机场扩能建设,打造口岸机场。


“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三个区分开来”: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行为区分开来,把国家尚无明确规定时的探索性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的有规不依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区分开来。



这就是以上问题的解答,如您对项目感兴趣,可直接拨打售楼处电话或者在线咨询,专业服务!了解更多凉山楼市,西昌*新房价,西昌新楼盘,西昌买房欢迎进入凉山吉屋网

  • 买房看规划!西昌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买房交流群 425 人正在讨论凉山楼市
凉山买房交流群-28群(425)
凉山在售楼盘
凉山楼市
买房群